9月10日,记者来到农业部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活动江西调研组驻地南昌县向塘镇山背村。
“山背村位于316国道旁,仅有农户168户,村民868人,耕地630亩,也是向塘镇最小的行政村。山背村十分整洁美观,不逊于城里的别墅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网格状遍布村庄,一排排白墙灰瓦2至3层连体徽派民居映嵌在青山绿水间。村中心,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两旁各有一排柳树随风摇曳,河边是村文化广场,还有设施齐全的健身器材。这比我想象中的农村不知要强多少倍。”农业部政法司立法协调处副处长冯慧的一席话,描绘出一个活脱脱的山背村。
碰巧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毛凌云,他面对记者,如数家珍:这样的干部我们很欢迎,他们沉在村里,一大早就去看农贸市场,了解市场行情;白天他们走村串户、进合作社、去养殖场,一下都没歇,晚上还要写材料、写简报,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同行的南昌县农业局副局长龚宏伟也插话说:他们作风实,调查深入,非常敬业,没有架子,没有娇气,值得基层农业干部学习。
今年只有25岁的农业部船检局法规处的吴昊洲,见了记者还有点羞涩,可说起话来却像个“老干部”:“我们这次下来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机关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我们的人生阅历,让我觉得自己忽然间长大了很多。”
农业部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畜牧师张娜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他们发现了一个“奇人”——李纪云,一家三口养了蛋鸭4000只、肉鸭200只、黑猪800头、大雁300只,同时种了水稻40亩,芝麻、红薯、饲草30亩,还承包了鱼塘80亩。粗略计算,一年的纯收入能有30万元以上。调研组两次前往李纪云家里,总结他的“致富经”——李纪云养鸭舍得花钱用好料、多喂料,春季鸭进雏早,开产期比别的养殖户早一个月,秋季鸭进雏晚,开产期又晚一个月。优质饲料打造了鸭子良好的体质,错峰开产又使李纪云的初产小号蛋和普通大号蛋因为“物以稀为贵”卖出了高价。
1984年出生的农业部中监所财务基建处副处长赖如通,看起来很成熟,他的分析有条不紊:山背村的耕地构成十分简单,一共630亩,170亩种水稻,460亩种大棚蔬菜。水稻由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大棚蔬菜则全部由村里唯一的一家合作社——新农洲果蔬种植合作社统一种植。从耕种面积及比例上看,合作社在山背村的地位无人能及。
赖如通说,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有27个农户参加,注册资金600万元。现有的460亩土地是社员入社时的出资及后续逐渐从其他村民处流转而来,通过改造、配备基础设施,目前种植了黄瓜、芹菜、藜蒿、广东菜心、莲蓬、梨瓜等蔬果。合作社按每天50元的价格雇了一些村民进行耕作,所产蔬果除直销市区超市外,大部分通过南昌市的“深圳蔬菜批发市场”销往广东等地。
调研组认为,山背村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在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规范管理、内生发展动力、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