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接地气 察民情 香葱村来了“新葱农”


时间:2013-09-17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清晨4点钟起床下地劳作,午饭后再次下地,为的是赶上香葱的两次出售时间,上午9点和下午4点。支农劳动、入户调查,白天调研、深夜汇总,对于常年在机关工作的青年干部,这是一个全新的作息时间表。

  在广西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农业部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广西调研组的5位青年同志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8月27日到现在时间已过大半。皮肤晒黑了、手掌磨出了水泡,裤腿、衣袖甚至脸上多了往日少见的泥土;拔葱、洗葱、清理打捆和装运,一天干下来一开始还真有点吃不消。村民看到这5位同志干活一点儿不含糊,亲切地称他们是中平村的“新葱农”。

  革命老区田东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农业部重点帮扶县。在村子里的所见所闻,让调研组的同志切身感受到了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带给中平村的变化。

  有着广西“香葱第一村”之称的中平村,目前香葱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一年种收好几茬,平均每天组织20吨以上的香葱销往广州、深圳、北京等大中城市,仅香葱种植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就达8000元。调研组组长李积华介绍,中平村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一根小小的香葱,有品牌、有规模、不愁销,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并辐射带动周边的百渡、祥周、百银、甘莲、仑圩等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香葱种植1.5万亩。

  站在一旁的调研组成员唐浩补充说,村民住上了“香葱楼”,开上了“香葱车”,洗衣机、空调等电器成了家庭必备;屋内装饰讲究,屋外干净齐整,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唐浩特别向记者介绍,由于有葱种,收入来源稳定,中平村并不存在“空心村”现象,农民工纷纷回流本村。

  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民种田的科技、市场和农业保险等意识日趋强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改革带给了中平村及村民从物质到精神的深刻变化。

  中平村单打一的香葱产业,也让调研组的同志看到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常年种植香葱单一品种,平均一个多月一茬,地力变差、病虫害增多,从种到收主要靠人工等。来自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张博对记者说,尽管村民上半年香葱喜获丰收,但心中有新期盼:一盼能降低劳动强度,尤其是在采收和清洗环节,有适合的机械替代人工;二盼能实行订单种植,有一个稳定的价格,因为价格低的时候连人工成本都收不回来,大量香葱烂在了地里;三盼有适合的深加工技术,提高香葱的附加值,让村民分享市场流通环节带来的“红利”。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