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扶贫开发:四川全面小康必跨之栏


时间:2013-08-27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世界上跑得再快的飞人,都不可能一步跨两栏。体育规律如此,经济规律亦如此。四川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这一栏必须跨过。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如果我们到2020年还有大片贫困地区的群众没有脱贫,很难说是全面地建成了小康社会。

  四川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唯四川盆地(含成都平原)这块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地方经济相对发达,周围的山区和高原地带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到全省面积的70%以上。

  按照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底四川省有750万农村扶贫对象,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和省片区县就达88个,占全省48%。

  四川决定,从2013年起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88个县开展扶贫开发攻坚。目标是到2020年,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实现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立足小康抓扶贫、着眼全局抓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根本途径在于贯彻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后发追赶……

  2013年6月18日,四川省扶贫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四川必须立足小康抓扶贫、着眼全局抓扶贫。立足小康,就必须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怎样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会议同时认为,根本途径在于贯彻实施省委提出的“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各种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后发追赶。

  “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制定的三大战略,根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的解释就是:

  四川不能仅靠成都“一枝独秀”,而是要形成成都“一马当先”、各市州城市群次级突破、县域经济底部夯实,努力突破城乡体制藩篱,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四川转型升级、跨越提升……

  那么,它与扶贫开发工作有什么关系?用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的话说,新时期的扶贫已经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拾遗补缺、兼顾照顾,我们必须跳出扶贫看扶贫,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突破口,集中火力攻坚,统筹协调推进,为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夯实底部经济。

  因此,四川的扶贫开发有了战略的高度,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要求,各地应该在三大战略中准确定位、主动作为,全面实施2011年——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有力推动扶贫开发迈上新台阶。

  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川西北高原藏区、川东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四大片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提升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

  省委对四大片区的扶贫开发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秦巴山区,突出破解交通瓶颈制约,着力抓好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要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的机遇,争取制定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在乌蒙山区,突出加快水电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推进港航建设发展,加大改善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示范区。

  在大小凉山彝区,突出以实施彝家新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防艾禁毒为重点的综合扶贫开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大力提升现代文明生活水平。

  在高原藏区,加快建设区域连接重要通道,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要完成的任务有:扶持126.49万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安排6.04亿元,在60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投入8.50亿元,在“四大片区”的49个县和片区外50个县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投入5000万元,开展劳务扶贫培训6万人;投入6.04亿元,建设“彝家新寨”251个村、2.21万户。

  秦巴、乌蒙追赶势头迅猛,不仅正在朝支撑四川成为经济强省重要一极迈进,而且逐渐具备越来越强的内生动力,为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发挥更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李后强认为,一个地方是否为一极,必须同时具备GDP总值占全省GDP总值比重5%以上,大企业数量占全省大企业总数5%以上,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省贸易总额5%以上,银行存贷总额占全省银行存贷总额5%以上,不能同时达到这四个指标的地方只能叫“点”。

  巴中,地处秦巴山区中心腹地。2010年前还是一个不通铁路、高速公路的闭塞之地,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012年,巴中GDP总量为390.4亿元,占四川总量约1.6%,排名全省倒数第三。

  巴中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6万人,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巴中GDP年均增速不能低于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要分别达到16.3%,任务繁重,时间迫切。

  该市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力争将一些大项目纳入国家、省规划的大盘子,力抓大交通、大产业、大项目,着力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建设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两地两区一中心”)。

  在投资拉动整体经济快速追赶的同时,巴中以统筹城乡发展理念谋划“全域扶贫”,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将全市划分为100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已启动实施36个片,完成24个片的建设任务。在片区内,该市深入实施巴山新居、产业扶贫、教育提高、乡村道路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六大扶贫工程”,扎实夯实底部经济:

  今年上半年,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79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连续28个月居全省市州第一位,巴中正在成为四川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两年来,全市连片扶贫开发累计完成投资6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87.1万人下降至2012年的54.6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分别下降到18%和7.46%。

  泸州,2012年GDP总量达1030.5亿元,首次成功跨入四川“千亿俱乐部”。泸州瞄准更高的目标:5年内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成为四川经济重要一极。为实现目标,更是马不停蹄——

  今年5月,泸州与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签署项目总投资额约350亿元,涉及水电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建设及现代医药基地建设等。

  7月初,总投资65亿元的西南医疗康健城项目破土动工;7月31日,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25个重点工程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1.51亿元……

  然而,泸州也处在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区中,全市尚有扶贫对象83.5万余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0.35%。古蔺、叙永两县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该市决定从新村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加强扶贫开发——

  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新村建设,每村总投入不低于300万元;到2015年,实现贫困地区县县通高速公路,100%的村通水泥路;到2015年,打造“跨村联乡”特色产业,到2020年初步构建“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每个贫困乡镇形成1~2个拳头产品,每个村有1个致富项目,户户能依托特色产业增收;到2020年,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能够熟练应用电脑,党员普遍掌握一门以上的种养殖技术……

  过去,彝区藏区等贫困地区曾经一步跨千年;今天,这些贫困地区也一定要实现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是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王东明强调,四川的贫困地区,很大部分属于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开发攻坚,直接关系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统一,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彝区藏区等贫困地区曾经一步跨千年;今天,在党的领导下,这些贫困地区也一定要实现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是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大小凉山彝区,主要分布在凉山州。2006年以来,凉山人均GDP都以年均约14%的速度增长。照此推算,“十二五”末凉山有望挺进全省经济总量第一方阵。纵向看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巨大,但横向看差距明显,至今凉山仍然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2年底,凉山全州仍有扶贫对象66.06万人。

  经济快速发展的凉山州把扶贫开发视为重中之重,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0%,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用于扶贫开发,还规定州县每年安排不低于4亿元的新村新寨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彝家新寨建设。

  省里也未松劲,根据《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及10个专题方案,四川规划投资在凉山州的资金达500.38亿元。

  2013年凉山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将从彝家新寨建设、特色农业发展、艾滋病防治和卫生工作、禁毒戒毒、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劳务培训、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社会保障、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等十个方面全面推进,计划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

  地广人稀的甘孜州,今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67.33亿元,同比增长11.1%。2012年底全州有扶贫对象20.38万人。

  就经济总量而言,甘孜州排名全省最后一名。但从经济增速和扶贫开发改善民生来讲,甘孜州亮点纷呈。尤其是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个百分点,呈追赶跨越式发展势头。

  对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甘孜州委州政府认为虽然有难度,但表示“有信心和决心”:

  该州将实行“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路子,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生态能源业和优势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和特色中藏药业,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州在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上实现“四个”翻番,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社会建设上实现“五个跨越”,从而最终建成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

  自去年开始发展全域旅游后,甘孜旅游正成为川西旅游的重要增长点,仅去年旅游产业就实现收入35.87亿元,增长19.6%。甘孜确立了未来目标,即建成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5亿元。以旅游产业为引领,推进甘孜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要坚持做到建一批扶贫新村就要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争取让一批扶贫对象进入小康。要敢于面对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机遇和优势并存……

  张谷说,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实施国家和省的新纲要以来,四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当前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是农村的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矛盾是投入与需求的矛盾。

  首先,在四大片区内,张谷认为就存在几易几难:

  一是扶强易扶弱难。不仅在四川,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可能都有这个问题。特别是当扶贫资金相对集中在片区之后,就很难真正落实到急需扶持的贫困区和贫困户。因为要贫困群众当出资主体就没法实现,就只能在次发达地区来做这个事情。

  二是扶村易扶户难。扶贫开发要求“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扶贫工作实践看,扶持贫困村要容易一些,但是扶持贫困户就相对难一点。我们要求第一要进片区,第二要进贫困村,第三要进贫困户。现在扶贫是进片区和贫困村了,但是真正落到贫困户上还不多。

  三是建房易培育产业难。修房子只要有资金就比较容易,很多地方的房子修得都像“别墅”,但是“空家伙”。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产业相对困难,产业增收没有解决,后续发展难度大。

  四是建设基础设施主干容易完善末端难。片区内目前基础设施主干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得都很好了,但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末端建设滞后,“毛细血管”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

  五是解决共性问题易突破个性问题难。“四大片区”贫困的共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难的问题。但是各片区的贫困有各自的特点,个性问题致贫比较突出。比如说藏区,主要是观念致贫,市场经济观念不够,老百姓可能比彝区的有钱,彝区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家产。这就是特殊性。

  张谷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不到8年的时间,扶贫工作不能“拖后腿”。要坚持做到建一批扶贫新村就要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争取让一批扶贫对象进入小康。所以,必须要敢于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机遇和优势条件也是存在的。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