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长安:帮助困难人群解难题走富路


时间:2013-08-14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秦岭深处的鸡窝子村曾是长安区有名的穷村,500多村民的收入基本靠挖草药和外出打工。机关干部张思军驻村后,积极联系农技推广中心的农艺师为30多农户指导种植技术,教大家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的新工艺,种出了专门在夏天上市的优质无公害蘑菇,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000多元。这是长安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中,干部驻村扶贫帮困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长安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中,组织2008名机关党员干部采取一包一、一包二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7887名绝对贫困人口进行包户对口帮扶,帮助2065户群众增收致富。

  长安区在调研工作中,一方面努力将贫困户的危旧房屋全部改造成砖混结构的新房,一方面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区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专项资金,围绕“腾出一批土地、生成一批项目、打造一批亮点”的思路,采取点、线、面辐射发展的方式,集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区共投资10亿多元,启动实施了子午王庄社区、太乙宫新一社区、滦镇中心社区等1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长安区除了满足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外,还组织党员干部按照“部门包街道、干部包户”的方式,对12887名贫困人口中的5000名低收入人口进行技能培训、产业培育等对口帮扶,先后举办种养殖科技专题培训班76期,培训人数5400余人次,培育市级科技示范户83户,区级科技示范户154户。刚从培训班结业的黄良街道南堀垛村的贫困户李玉琴,在谈到自己的收获时,高兴地说,“在这里培训了两个月,我学到了扎实的缝纫技术,以后无论是自己开店,还是进服装厂打工都没问题。”

  干部驻村接地气,群众致富增底气。长安区两千多名驻村干部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拓展扶贫项目,努力发展适合贫困地区条件的致富产业,力争每一个项目都能发挥最大功效。位于秦岭深处的大坪村向来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因为规模和季节的限制,产量和销路一直不畅。在驻村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引导下,村里引进了长安秦北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改变传统的固定大棚栽培种植方式,生产出反季节无公害平菇,产值比往年增收上百万元。与此同时,长安区还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扶持农民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目前,黄良的千亩花卉、滦镇的优质葡萄、大兆的大棚西瓜等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直接增加1900元以上。


来源:陕西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