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旱减灾的法宝


时间:2013-08-12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高温持续,旱情持续。河流断流,农作物绝收,人畜饮水受到威胁。在贵州大地上,旱魃像瘟疫一样肆无忌惮地在蔓延。8月7日,记者在贵州省湄潭县的田间地头却看到另一番景象:一个个山塘水库蓄满了水,各种抽水设备齐上阵,为缺水的庄稼地浇灌,党员干部奔走在田间地头,农民的庭院,指导农民抗旱保收、病虫害防治,为农民送水保饮。这里的旱情也十分严重,但没有严重受灾,主要是得益于县里采取的有效措施。

    兴隆镇大庙场村的水稻田里,71岁的老农曾现文一直守在稻田边,望着用抽水机输送过来的清水汩汩地流入自家的稻田,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已经是他今年第7次给稻田灌水了,要不是提前备了抽水机,田里的水稻肯定要受旱。

    看见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向明,老曾急忙上前和他打招呼,并询问什么时间再进行病虫害的统防。

    “这几天,病虫害又有发生的苗头了,本来想打个电话让你过来看看,没想到今天你就来了。”老曾乐呵呵地边说边拉向明到自己的田里,请向明给看看。

    向明边查看病情,边和老曾商量统防的时间。此时,桂花组的曾令全也风风火火地赶来。原来,桂花组要抽水灌田,但是河边没有电,他自己去协调了好几次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装上电,眼看着田里都干裂了,急得他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安。

    “秧子这么好,眼看就能有个好收成了,没想到遇到这种干旱的鬼天气,我们的想法是能挽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能保住一亩是一亩。”曾令全说。

    了解情况后,向明当即给县供电局的负责人打电话,很快,供电部门就给答复:这两天就安排人员来安装,确保不影响水稻灌溉。

    向明介绍,湄潭县是此次贵州特重干旱的县份之一,自今年7月5日之后就没有下过一场雨,烤烟、玉米、辣椒等农作物受损严重。

    旱情发生以来,在全县15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农技人员总是和农民在一起,他们或是指导抗旱、病虫害防治,或是解决老百姓棘手的问题,他们的出现,让老百姓增加了抗旱的决心,看到了抗旱的希望。

    湄潭县县长杨游明介绍,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此次受干旱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坡耕地、远离水源的地方和旱地作物。近年来,湄潭县下大力气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坡耕地基本上都实现了退耕还茶和退耕还果,在坝子地区和有水源的地方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从而保障耐旱作物耐得住旱情,粮食作物保得住收成。   

    “有些地方在不该种粮食作物的坡耕地、长旱区种粮,加上对应对干旱的准备不足,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调整不到位,遇到这样的旱灾之年,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杨游明说。

    由于当地每年都要发生干旱,近年来,湄潭县下大力气,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山塘水库和小水窖,提前安排蓄水,对用水进行合理调配,为干旱重灾区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和输送保障。县财政每年都在防汛抗旱的重点乡镇补贴农户购置农机具,为抗旱提供了装备保障。

    针对鱼泉、洗马、兴隆、石莲等受灾严重的乡镇,湄潭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到灾情严重、受灾群众集中的地区,到村到组、到田间地头、到水源点,协调解决基层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组织力量挨家挨户排查群众饮水情况,确保群众的饮水安全;各乡镇要提前谋划秋冬种农业工作,做到大季损失小季补,对因干旱造成绝收的地块,及时补栽种时令蔬菜等短平快作物,最大限度弥补灾害损失,最大可能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灾害之年减产不减收。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