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丽水市农村工作在稳定和提升传统增收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来料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产业,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路子不断拓宽。
全年完成农民培训70345人,帮助农民转移就业14069人,解决农民就业岗位4303个。实现农家乐营业总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46%,新增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6个。实现来料加工年加工费10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9倍。
近年来,我市蓬勃发展的农家乐、来料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让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农家乐: 经营户达1500多家
走进遂昌县高坪乡高坪新村的“高坪农家”,占地500平方米的农家乐接待中心,10幢整齐划一的农家连体别墅让人眼前一亮。
“菜基本上都是自己种的,还有山上采来的野菜,都是原生态的。这几年农家乐发展得很快,效益还是蛮好的。”农家乐经营户林素凤告诉记者,在旺季的时候,每户人家一个月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
和高坪新村一样,高坪乡的茶树坪村、箍桶丘村、淡竹村都利用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不遗余力地发展村里的农家乐。按照规划,这四个村子将发挥各自特色,组成高坪乡的农家乐综合体,集高山花海、田园风光、高山避暑、美食养生等要素于一体的生态养生度假区。
丽水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着重做好生态建设,树立生态资源为第一要素,提出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天时地利人和,一些毗邻旅游景区或人文、自然环境优越的村落,率先办起农家乐。尝到甜头的人越来越多,由点带面,渐呈农家乐“满天星”之势。
农家乐的蓬勃发展,成为推进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发展培育了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和旅游点303个,其中省级特色村23个、市级特色村33个;省级特色点12个、市级特色点66个。目前,全市农家乐经营户(点)达到1528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9家、三星级454家。
来料加工: 人均发放加工费5890元
“以前在厂里做,上班还要想着家里两个小孩,现在算是家庭事业两不误吧。”龙泉市的张亚姬做来料加工的经纪人已有三个年头,如今的她不仅能照顾孩子,还能给自己创造一份可观的收入。
在丽水,来料加工确实成了一股“风”,几乎所属各个县市的妇女、老人都在从事这个工作。
走进遂昌县城,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小道,沿着小道向上走,走上一条不规则的台阶,台阶的尽头就是遂昌博祥服装加工厂。厂里几十台平车依次排开,各种衣服的布料、成品、半成品有序摆放着,二十多位工人在机器前忙碌着。
唐隆纯是遂昌博祥服装加工厂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厂里做来料加工的有20多人,还有六七个是在家里做的,她们每个月工资最多的人有4千多元,最少的一个月也有2千多元。
记者获悉,近年来,丽水市妇联积极助推和发展来料加工产业,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来料加工的技术培训、设施建设、鼓励扶持加工示范点和示范村等项目,将来料加工作为帮助城乡妇女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效解决城乡妇女就业创业门路的问题,而且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使来料加工真正惠及城乡妇女。
2012年,丽水市来料加工迈入新阶段。全市来料加工费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02亿元,发展加工队伍17万人,人均发放加工费5890元。
农村电子商务: 年销售总额突破8亿元
日前,全国首家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我市投入运营。服务中心设置培训活动部、秘书处、营销中心、运营中心共30人的服务团队。将通过培训服务、技术服务、沟通服务、增值服务全面助力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两年,依托淘宝、阿里巴巴等成熟的网购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丽水农民纷纷“触网”变身网店掌柜,他们通过网络销售当地农产品和特色商品,迅速在丽水各地燃起了网商创业的星星之火,开辟出一条条通达的创富道路。
打开淘宝网,在主页“美食特产”类目下,找到“特产”子类目,一眼就能看见“遂昌”二字。点击进入,大红色的遂昌馆页面分外抢眼,遂昌冬笋、烤薯、炭花生、菊米等本地特产一应俱全。“遂昌馆”上除了淘“吃”,还能淘“游”。千佛山、遂昌金矿、南尖岩、红星坪温泉等景点门票和酒店预订应有尽有,一站式满足淘友需求。
而在这个网络虚拟馆的背后,是遂昌县网店协会网聚的118家供应商和1200多家网商,其中,80%的供应商和100%的网商都来自遂昌本土。在这1200多家网商中,土生土长的农民占到了41.4%。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截至6月底,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4109家,农村电子商务从业青年人数达12378人,网络销售总额达8.039亿元,其中农特产销售3.0851亿元,占总销售额的40%。
来源:龙泉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