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大学生村官胡建党第一次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时,身份是学员;2011年他再回到培训班时,已经变成了授课老师,作为一名在实践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农村实用人才,他通过自己带领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村民创业致富的鲜活案例,给各地选派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传授经验。
除了像胡建党一样的大学生村官,还有千千万万农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科技带头人……这些活跃在农村一线的乡土能人被聚集到一起,成为农村实用人才这个庞大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培训:“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
6月中旬,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又热闹了起来,由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在这里开班,100多名来自天津、河北、吉林等地的农村“两委”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农村能人将在这里度过七天听讲座、学案例的充实时光。
“既要专心学习、领会精髓、融会贯通、武装头脑,又要联系实际、自觉运用、指导实践,努力把学习思考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在开班仪式上勉励学员。据悉,今年这样的培训班一共将举办100期,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将先后走进田野课堂,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2007年以来,农业部采取“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已累计培养了近两万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和用之不竭的能量宝库。
“我们把培训课堂搬进了村庄,13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全部设在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一定成就、具有独特发展经验的先进村里。”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处处长周鸿告诉记者:“这里面不仅有华西村这样的天下第一村典范,也有像黑龙江兴十四村、山东西霞口村这样可学可鉴的亲切实例。”
授课老师有我国农村发展史的传奇人物、已故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谈发展历程、发展思路;有中组部、农业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传达“三农”精神、解析“三农”政策;也有像胡建党这样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可圈可点成绩的“过来人”。同时,培训班还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座谈,让学员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同行开展交流、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材编写上也强调实用性和生动性,把鲜活的典型村庄、典型事件编写成教学案例,以现场为教材、以实践为案例,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比如,《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与分析》教材,收集了13个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把先进典型村的创业精神、先进理念、成功经验都汇聚其中,请村支书和专家共同总结先进典型村的共性做法和发展模式,并从理论高度进行总结和诠释。每次培训班上,都由任课老师组织导读这门课程,深受学员欢迎。再如,农业农村创业课程,坚持用成功创业案例教学,现场挖掘学员自己的创业案例教学,以学员演练提问、教员启发答疑的互动方式施教,增强学员的互动感、亲近感、现实感。
2005年以来,农业部还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着力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使数千万农民接受了相关培训,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评定:“量身打造”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这个证就是一张名片,比大学毕业证还管用。”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草莓合作社理事长王柏生手里拿着一个略显破旧的小本本,告诉记者,“农民现在都认,有了证出去应聘技术员,工资都会高一截。”
他所拿的就是江苏省颁发的“农村实用人才证”,它让王柏生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身份得到了官方认可,有了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提出了技术、管理、营销、生产和社会5大类1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江苏等省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评审)办法。有些省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办法,如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开辟了通道。
干得好的不但能领证晋级,还能披红挂绿受表彰。目前,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农业部联合开展的“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表彰活动已经表彰了各行各业的农村优秀人才180名;农业部每两年开展一次“中华农业英才奖”评选表彰活动,王乐义等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受到表彰。部分省市也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活动,如山东省积极开展“乡村之星”选拔活动,将评选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库;四川省积极探索为农村优秀人才购买医疗保险等激励措施;山西省政府对省级乡土拔尖人才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津贴。
这些地方标准和体系为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初,农业部人事劳动司派出了4个调查组赴江苏等8省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7月3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方案》,对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对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分类范围、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管理制度、扶持政策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要求在积极借鉴已有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认定模式;要科学界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的人员,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统筹协调;要紧紧围绕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一要求来实施认定工作,坚持以用为本。
“我们要以县乡两级为主体,以制定标准、规范程序、建立制度为重点,以促进政策扶持为保障,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奠定工作基础。”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副司长刘英杰说。
扶持:资金、政策、金融、信息等多管齐下
“有了这笔资金,村里生态菜籽油厂的生产规模就可以扩大了,村民就能赚到更多钱了。”在农业部举行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资助项目启动仪式”上,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瓮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阳接到一笔5万元的捐助后高兴地说。
农村实用人才最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本身,还在于他对周边农户的带动作用,正因如此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全力扶持。
6月24日,农业部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召开“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2013年度资助项目座谈会”。这一项目是在“华西仁宝基金”支持下实施的,共捐资500万元,自2012年起三年内资助100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
社会资金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是着眼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迫切需要扶持资金的实际探索出的创新实践。近年来,除了“华西仁宝基金”,还有由中国农学会实施、先正达农业科教与农村发展基金全额资助的“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项目”,以及在农业部搭建的培训交流平台上村官之间的捐资互助等。贵州大学生村官张阳所获得的5万元创业资金,就是由同样是村官身份的山东省章丘市双山街道办事处三涧村的大学生村官王元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社区孝里镇张营村的村官张廷一捐助的。
除了资金的支持,还包括政策、金融、信息等多方面的扶持和倾斜。据统计,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创业兴业,包括80万名科技示范户物化补助、64万名村级防疫员劳务补助,以及农机大户的购机补助、种养大户的土地流转扶持、植保员的作业补助和安全保险、沼气工的职业资格准入、农村青年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江苏省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担保基金,为农业创业者提供中小额贷款担保;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开发推广海域、林权、茶园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巾帼创业贷款、支持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等,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山西等省分级建立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实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等。
华西村正是因为有了吴仁宝,才成为现在的华西;兴十四村正是因为有了付华廷,才成为现在的兴十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便是那举足轻重的“领头雁”,引领着千千万万农民铿锵前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强农兴农,实现千百年来所企盼的“三农”中国梦。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