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蒙自市大沙地村 一个产业带动一个村子


时间:2013-07-04  来源:云南网 点击:

大沙地村一角

  “自从村里开始发展石榴产业后,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村子也不断在变化,不仅村容村貌得以改善,家家住上新房,而且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突然感觉村子与城市的差距在缩小。”谈到村子的发展变化,蒙自市新安所镇大沙地村民小组长李保忠这样说。

  大沙地村位于红河大道旁,掩映在成片的石榴园中,村子周边挂满了长势正好的石榴。日前,记者在去大沙地村的采访途中,随处可见忙碌的村民们正在精心打理着石榴,有的正在忙着浇水,有的正在忙着修枝剪叶……

  “一个产业带动了一个村子的发展。”李保忠的话道出大沙地村多年来发展的历程。

  果园里的新农村

  沿着红河大道一路向新安所方向走,在万亩石榴园的点缀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沙地村显得更加秀丽而静美。走进大沙地村,仿佛在万亩石榴园里漫步,从村口进去,路两旁的石榴树枝被挂满的硕果压弯了腰,一派丰收的景象。沿着果园间的道路走进村子,村里显得干净整洁,村里一幢幢设计新颖的别墅式住房映入眼帘,没有一点普通农村的落后印象。

  据悉,多年来,大沙地村赶上了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村等项目的建设机遇,村子的公共设施得以快速建设,村里不仅建起了漂亮的村小组办公楼,还建设了壮族文化传习馆、壮族文化表演戏台等设施,村容村貌得以大幅改善。凭借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持续的投入建设,大沙地村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州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走在大沙地村里,能切身感受到村子的变化,村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村子墙壁上绘就了描绘村子变化及普及传统文化一幅幅字画,增加村子的文化气息。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展现在眼前。

  石榴产业带动村子发展

  如此秀美的风景画般的村庄,是以前的大沙地村民怎么也没想到的。李保忠介绍,村子之前也和其他落后山区的村子一样,村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水平不见提高。李保忠记得,当时的村民住的都是瓦房,村子的道路全是泥巴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直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石榴,结果发现蒙自的气候种出的石榴籽粒饱满,味较甜,很受市场欢迎。

  “尝到种植石榴的甜头后,在几家人的带领下,大沙地村的村民开始大面积发展石榴产业,石榴逐步成为大沙地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村民的日子才逐渐好过起来。”李保忠说。

  据了解,蒙自种植石榴历史已有700多年,有甜绿籽、甜光颜、甜沙籽、厚皮等新优品种80多个,蒙自石榴以籽大、皮薄、肉厚、核软、味甜而著称,主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据悉,多年来,蒙自市委、市政府通过引导扶持、农户投资经营的方式,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特色产业,提升产值。大沙地村正出于蒙自万亩石榴园的核心区内,石榴品质有保障,价格也不错,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看到石榴产业如此受欢迎,很多村民都到其他村子承包土地种植石榴,很看重石榴产业的发展前景。”李保忠说。

  李保忠介绍,石榴产业发展好了,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后,村里的旧房子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别墅,一步步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据悉,2012年,大沙地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23.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余元。

  产业发展好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据悉,大沙地村生活着汉族、壮族等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95%,为了保护壮族传统文化,村里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群众在演出的同时不仅传承着民族文化,也陶冶大家的情操,愉悦身心。”李保忠说。

  大沙地村的新愿景

  石榴产业的发展让大沙地村得以快速发展,这个村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也没有固守传统发展模式,而是紧跟时代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推广,大沙地村的部分村民也开起了网店,开始在网上销售蒙自石榴。“去年网上营业额突破30万元,今年争取突破50万元。”大沙地一位网店店主信心满满地说。营销模式的创新让蒙自石榴更加受欢迎,很多村民都感觉市场供不应求,很多村民更加坚定了发展壮大石榴产业的信心。

  据悉,除了发展传统的石榴业,大沙地村的村民开始谋划农家乐等第三产业。新安所镇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准备把这一独具文化底蕴的古镇打造为旅游小镇,而独具产业经济优势及秀美农业风光的大沙地村被列为重要示范村之一。“下一步,大沙地的旅游等第三产业可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村子的明天会更好。”李保忠充满自信地说。

  记者手记:

  让更多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大沙地村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只有产业发展壮大,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才能带动一个村子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我州是一个资源大州,很多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让这些特色产业与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效益,就能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如何找到这些优势产业并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是我州在美丽家园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让更多产业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才能加快我州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来源:云南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