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农业以粮油、蔬菜、特色水果(猕猴桃、早熟梨、葡萄、枇杷)等为主,2012年8月,绵竹被批准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市,为了促进果蔬产业发展,绵竹市积极支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减少产后损失,解决集中上市压力,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12月底,经验收项目全面完成,共修建各种设施70座,兑现中央补助资金400万元。
一、建设概况
项目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农民为主建设。项目建设业主为农户或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民完全自愿,先建后补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的阳光操作,坚持建管用并举、综合利用,确保发挥实效。12月下旬,对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建设业主38个(农户32户,专业合作社6户),共修建3大类、8种不同类型的设施计70座,享受中央补助资金400万元。
二、建设成效
2012年12月,绵竹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建设设施规范、资金使用正规。70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增加有效供给,延长了供应期,解决集中上市压力。二是提高质量,刚收获的农产品呼吸旺盛,及时加工贮藏,可以明显延长农产品贮藏期,降低霉变、腐烂和遭受污染的几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性。三是增加农民收入,贮藏后可增加效益20%~35%,明显提高农业效益。四是减少农产品资源浪费,如没有初加工设施,农产品遇到市场行情不好或者自然灾害损失惨重。五是解决环境污染,大量鲜活农产品腐烂变质,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垃圾,会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增加城乡环境治理的负担。例如,玉欧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修建保鲜库5个,已贮藏水果300吨、蔬菜200吨,这批果蔬预计贮藏期20~60天,目前果蔬产品完全正常。据初步测算,果蔬冷藏库贮藏成本180元/吨(电费80元/吨,管理成本100元/吨),贮藏成功后,可产生利润800元/吨,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三、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抓好宣传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绵竹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和镇乡领导组成,主要负责落实项目经费,研究各项配套措施,督促项目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补助项目申报、实施、协调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各镇乡直接负责项目建设及管理,组织当地专合社和农户积极参加项目的申报及初审,监督工程进度及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就冷链储运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扶持,补助奖励资金100万元。市农业局制定并下发了《绵竹市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
加强宣传,接到项目任务后,积极参加省厅召开的项目培训会,并于8月10日召开了绵竹市该项目实施工作会,有98户农户、27个合作社理事长参加项目动员培训会。四川省农科院谢江教授进行了技术规范培训,市农业局开展了政策宣传,提出了项目具体要求,并通过电视、报纸及网络,广泛宣传此项惠农政策,激励合作社及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二)深入调研,切实做好摸底
合作社或农户自愿提出奖补设施拟建的申请,经各镇乡初审后上报绵竹市农业局。针对镇乡报来的相关奖补设施建设项目,市农业局分成3个工作组,由市农业局局长周静带队,深入到相关专业镇、专业村和农户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并进行现场检查及情况了解(主要了解项目建设业主是否具有经济实力,是否具备建设地点、基地、用电、交通等相关条件),通过进村入户、与农户、农民合作社面对面交流、召开座谈会、电话抽查核对信息等形式,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经乡镇政府审核,市农业局、财政局审批同意,初步确定了相关建设项目。市农业局对相关奖补设施建设的合作社或农户,对建设内容签章确认,并在项目所在村级公示了7天,在确认无异议后,才同意建设主体施工建设。
(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文件精神,结合绵竹实际,确定绵竹市该项目具体实施细则。一是项目技术设施设计与施工本地化,不突破农业部印发的《技术方案》。二是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等设施建设,农户根据需要,可以单独修建或者与合作社联建。三是新建设施,在同一建设地点设施样式必须统一,并且容积、制冷能力等主要指标要达到农业部同级别设施的要求。四是项目补助范围为2012年新建的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要求在2012年12月底前完工,在施工过程中接受上级的检查和指导。五是项目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后,财政采取项目报帐制兑现补助。
(四)加强组织,狠抓项目建设
市农业局加强项目建设组织与实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本地化实施原则,协助建设主体搞好具体规划,邀请四川省农科院和德阳瑞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承担技术方案本地化的设计、工程建设指导、技术咨询与服务,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在建设过程中,市农业局协助业主选择修建地址、设计制作技术图纸,加强设施建设的质量监督及管理,加强建设施工安全指导,对没有争议的建设项目,要求合作社或农户尽快开工建设;对拿不准的建设项目,积极向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等单位的领导反映情况;对建设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加强督促、加快进度、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五)及时报送,做好资料归档
绵竹市按照国家农业部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做好奖补设施信息统计、整理及录入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及实施进度,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资料。项目建设完成后,组织技术力量,对项目申报表、技术图纸、上级文件及本级文件、验收资料等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形成了完整的档案资料。
(六)严格验收,兑现奖补政策
2012年10月,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绵竹市农业局、绵竹市财政局及相关镇乡政府干部,组成项目验收组,于2012年12月20—28日,对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建设业主,在项目建设村、绵竹市农业信息网、德阳市公众信息网进行了7天公示,在没有异议后,绵竹市财政局通过业主资金帐号,直接将奖补资金兑现到建设业主。同时,市农业局根据项目要求,对每座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标准的国家统一编号,按照农业部统一标志,制作并张挂了项目标志牌。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广泛宣传此项惠农政策,让农民了解项目目的意义并把握建设机会;二是坚持项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项目实行两榜公示制,确保建设主体是农民或者专业合作,严格控制各建设主体建设数量、质量及工期;三是加强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及资金专款专用,验收后兑现补助资金,及时做好项目总结,整理项目相关材料;四是加强项目建设设施使用管理的指导工作,确保建设设施发挥实效,促进果蔬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五、建议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在绵竹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以后更好的实施该项目,希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惠及更多地农民。
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