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助力粮食生产


时间:2013-06-17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正值麦收时节,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厅了解到,该省小麦主推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366连续两年品种利用面积稳居全省前3位,占全省麦播面积的5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9300万亩,为全省小麦连年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几个品种正是河南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培育的新品种。

  自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先后建立了水稻、棉花、油菜、生猪、蛋鸡、奶牛等50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农业科技资源在推动本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2008年以来,各省(市、区)陆续开展了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启动了建设工作。

  据了解,23个省(市、区)的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共涉及107个农产品,共资助建立创新团队218个,聘任首席科学家218人,专家队伍超过5000人。同时,已启动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各省(市、区)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总额超过4亿元用于专项支持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各省年平均投入经费达354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3个省(市、区)的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在粮食作物优良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等方面有力支撑了粮食稳产增产。水稻方面,湖北水稻体系育成的楚粳28号在百亩方测产中创造了亩产956.9公斤的高产纪录;湖南水稻体系研发的“水稻节氮抗倒栽培”技术、水稻“蜂—蛙—灯”绿色生产技术和超级杂交稻“三强”栽培技术,在2011年、2012年超级稻百亩示范突破900公斤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麦方面,陕西小麦体系育成的小麦5037、5038、穗112等选系在产量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747.2公斤。玉米方面,内蒙古玉米体系集成推广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3243万亩,亩增产85.7公斤;安徽玉米体系育成了安农9号等3个玉米新品种和适宜机械化的20余个组合。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