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诉求发生明显变化


时间:2013-06-06  来源:新华社 点击: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其中,农民工流向、收入、权益和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受到社会关注,负责这项调查的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负责人5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加快

  问:农民工地域流向出现哪些新特点?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哪些新变化?

  答:从近几年农民工地域流向上看,主要特点有:一是无论输出地、还是务工地,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二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虽然人数在继续增加,但在农民工总量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三是跨省流动农民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尽管中西部地区仍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输出地,东部地区为主要输入地,但近几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受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拉动政策措施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地区转移,以及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农民工流动仍将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加快的趋势。

  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是在长期收入偏低基础上的正常回归

  问:近年来外出农民工收入增速超过了10%,有的年份超过了20%,这是为什么?去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2200元是怎么得出的,怎么看农民工月均收入高于一些大学生的起薪?

  答: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290元是对4万余位外出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得出的数据。这4万多农民工既有从事经营的,也有打工的;既有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职业技能强的人员,也有刚开始务工的人员。农民工收入中既包括经营收入,也包括打工收入,其中打工收入中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各种补贴、奖金等等。

  部分大学生的起薪与农民工月均收入有不可比性。农民工总体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偏长。据调查平均每月工作25.3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29.6%。近两年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这是在过去农民工收入长期偏低基础上的正常回归,回归到与其付出、贡献相对匹配的水平,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人力资源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就业机会,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收入要求选择就业。就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工资较低,但他们接受过系统教育,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年轻、学习能力较强,经过锻炼,不管是在就业市场还是在职业选择方面,仍然比农民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维护农民工权益取得积极进展但仍要进一步加强

  问: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方面,有哪些新进展,还有哪些问题?

  答:近年来,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已取得明显成效,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例逐年下降,解决和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

  但调查显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外出农民工仍高达84.4%,仍有一半以上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的参保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较高需求

  问:新生代农民工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你们的调查看,他们有哪些新特点,对新型城镇化提出哪些新要求?

  答:目前,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1%左右。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丧失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比如16至20岁农民工中,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仅为4%,21至30岁农民工中,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仅为6.2%。3/4的新农民工从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

  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愿意选择较为轻松的职业,更注重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更强。他们的权益诉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经济上的获得,同时对稳定的居住场所、享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也有较高的需求。


来源:新华社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