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保障自给自足 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
中国大米进口增加对全球米价影响有限
本报驻泰国记者 韩 硕
核心阅读
2012年中国水稻总产达到2.04亿吨的创纪录水平,同时大米进口达236万吨,也刷新了中国大米进口纪录。中国大米进口量增加引起了国际关注,有些外媒称,这将会使全球米价上涨。更有外媒报道说,这会推高全球粮价,引发国际粮食危机。本报记者在“2013年泰国大米会议”期间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大米进口增加虽受关注,但目前看很难影响全球米价市场。
主要原因——
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
此次大米会议5月26—28日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召开,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名代表与会。美国贸易出版杂志《大米交易商》总裁兼首席执行长杰里米·茨温格在会议上表示,中国近期对进口大米的需求量增长显著,引起各国重视。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进口大米同比增3.1倍,越南、泰国占进口量七成以上,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大米来源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继尼日利亚之后世界第二大大米进口国。市场分析人士预计,今年中国大米的进口量将会达到300万吨。
与会专家认为,大米的国际市场价格比国内市场价格便宜是中国大米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经济学家莫汉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国内大米供应并不短缺,但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导致大米收购价格呈两位数增长,商家更青睐于价格相对便宜的进口大米。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进一步分析说,从中国国内来看,劳动力、肥料等成本和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使得大米生产的成本上升,为保护农民利益,中国国内的收购价格不断提高。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在2012年粮食丰收并取消了大米出口禁令,全球大米供应量充足、价格下行,同时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大米价格较低,都是促使中国加大进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