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难题在农业,突破口也在农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征程中,农业奋勇当先,昂然前行。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3年来,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西部农业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通过加强工作指导、实行项目倾斜、开展援疆援藏、促进东西农业产业对接以及农业国际技术合作等多项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西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粮棉油生产全线飘红。13年来,西部地区着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棉、油、糖等农产品全线飘红,不仅打破了“粮经此消彼涨”格局,而且在增加市场供给、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2年西部地区粮食产量达2749.1亿斤,比2000年增长6.6%,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3.3%。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棉花、油料、糖料生产总量达371万吨、934万吨、10845万吨,比2000年增长131.3%、39.1%、114.9%,占全国的54.2%、27%和80.4%。
特色农产品优势更加凸显。13年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品牌发展之路,走名优特新之路,成为了西部农业人努力的方向。2012年仅新疆棉花产量达353.9万吨,同比增长18.3%,连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棉花产量比重首次超过50%。内蒙古牲畜存栏连续8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牛奶产量占全国的1/4。安全优质农产品发展迅速。
科技应用支撑能力大幅提升。13年来,西部农业科技研发条件明显改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农田旱作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得到广泛集成应用。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西部农机总动力由2000年1.07亿千瓦增长到2012年的2.46亿千瓦,增幅达130%,远高于全国增幅。农业农村信息化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先后建设了17个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1个地级平台和110个县级平台,促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
农业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13年来,西部通过实施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有效遏制了草原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势头。2000-2012年,西部地区12省(区)中央投入资金450多亿元,累计完成种草保留面积2.7亿亩,建设草原围栏11.5亿亩。
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13年来,西部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6100元,是2000年的3.7倍。西藏、陕西、新疆、重庆、内蒙古、四川、云南、青海、宁夏9省市区超过全国平均增幅。
展望未来,推进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立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加快培育和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