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农业开发展出现代农业美景


时间:2013-05-17  来源:当代商报 点击:
 
      阳春四月,正是春插的农忙时节,走进衡阳市衡南县农业综合开发三塘镇大广项目区,一幅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的现代农田美景映入眼帘——
      机耕路桥、人行桥、闸门、踏步等配套齐全的各类硬化渠道随路笔直延伸;
      高矮一致、整齐划一的常绿扁柏挺立于机耕道或主干渠两旁,筑起一道道农田生态屏障,犹如带入“林荫大道”;
      宽阔的机耕道上农机穿梭忙个不停,成格成方的农田“爬”满了快速型插秧机。
      2012年以来,衡南县发挥作为全市第一个、全省仅六个第一批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优势,紧扣全省样板工程县目标,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创新提高,迈出了一条“规模大、进度快、标准高、质量优、效果好”的具有衡南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促进地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美丽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衡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罗滨峰自豪地说。
    项目规划注重整体效果
       衡南县2012年度三塘大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财政总投资256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1万亩,涉及三塘镇的大广、鳌兴、松山、前进、四塘、中湖、象古、群雄、三元及谭子山镇的五塘等13个行政村。
        突破“大项目必须建设大型单项工程”的思想障碍,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不盲目占用耕地,不一味地追求某个单项工程壮观,更多地注重工程的实用、精致和完美等整体效果。因此,在规划布局2012年度三塘大广高标项目时,该县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确定了“三个一”工程布局模式(即鳌兴、松山、大广“一大片精品工程”,G322国道“一条线亮点工程”,村与村相连、垅与垅相接等“一连串民心工程”),科学合理设置更多的中小断面排灌渠,根据需要增加农田机耕道的数量和宽度,硬化美化骨干塘等蓄水工程,配齐配全机耕路桥、人行桥、放水口、沉沙池、控水闸门、用水台阶等便民设施。现在,走进大广村项目片区,让人视野突然开阔,视角中美景不断:宽广的“十”字型道路两旁扁柏树绿意葱葱,笔直延伸,迎风招展,等待“检阅”,犹如走进“林萌大道”;新建的总长7公里“一横六纵”路带渠工程,随处可见的农机下田台阶、人行桥、控水闸门等精致型配套工程集聚于此,“多而全”。走进鳌兴、松山片项目区,一条随路而建的高标准石砌渠特别抢眼,勾缝美观,压面平整,培土整洁,多而齐全的人行桥、机耕路桥、便民台阶、控水闸门等附属设施与渠道结合得天衣无缝,如渠道“身上”一件件华丽的“外衣”;高矮一致、整齐划一的常绿扁柏林倒映在清澈的渠水中,随浪而飘,十分惬意。与之“挽手而卧”的装模振捣清水现浇渠,除复制常德先进的钢模现浇工艺外,还实行了创新,挨路一边垂直,靠田一方成梯,展现了农业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前来参观的同行们誉为“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最高境界!”
        路途G322国道四塘至五塘路段,4个垅口里的黄土地上描绘的“白色印迹”,都是农业综合开发成果。一处处田方、路宽、渠直的开发工程从此改变了落后面貌,已成为过往群众议论和赞誉的焦点,成为提升衡阳市西大门整体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是创新建设理念。树立“精品开发”意识,力求精益求精,努力做到“项目区远看是田园风景画,近看是雕塑艺术品”,使每个单项工程都建成艺术精品,成为“美丽乡村”中的“美丽工程”。按照“渠直线,路直线,桥涵闸成垂直线;压盖平,底板平,边坡路面也要平;桥整洁,闸整洁,码头涵洞都整洁;渠美观,路美观,附属设施全美观”的要求,坚持通线放样施工,统一标准施工,做到是直的直线,是方的成方,棱角分明,是弯的画弧,是圆的做圆,舒缓流畅,美不胜收。二是创新施工工艺。全面推广钢模清水现浇工艺和铝制卡式压顶技术,创新制作便民式闸门和现浇渠拍门,大大提高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部美观形象。三是创新施工工序。实行网上公开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有资质、有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并统一工程建设样板,统一建设标准和工序;取以往因材料运输困难拖延项目建设进度的教训,工程建设从修好农田道路开始,既方便材料及机械进出,又节约多次填石辅路的工程成本。机耕路建设改过去就地取土为外运紫色页岩土或砾石土填筑,且层层压整夯实,做到建成就可通车。特别重视施工工序的细节处理,机耕道压实后与护边平直成线,路与路的接口处设置八字口;下田台阶嵌入机耕道合而为一,随路而栽的扁柏树整齐划一;主渠与支渠的连接做到一次性规划,一次性成型,不修补,无断痕;土方回填到位且与渠道持平,宽窄一致;人行桥板与渠道盖面保证绝对稳合、水平;放水口标准统一、大小一致,且按渠道坡比安装成直线。现在无论是鳌兴、松山、大广连片的项目核心区,还是G322国道沿线的四塘、五塘项目工程,都是能工巧匠们精雕细作的精品力作,被广大群众戏称为“好的工程,美的享受”。
工程建设做到以人为本
       一是突出群众开发意愿。将农民群众热切盼望解决事项列入优先开发范畴,根据农民需要,适度增加项目区机耕道、人行干道的数量,适当扩宽主机耕道,方便双车通行,且尽量拉通机耕道与村组道路和农家院落的连接贯通,提高农机化程度;大幅增加排灌渠系上控水闸门的个数,实现农田灌溉自流化;重点护砌房屋门前塘、骨干塘等“民心工程”。  二是建设人性化便民设施。在项目区中心地段,设置一处长40米、宽8米的工作平台,方便农机停放及农资转运。在机耕道两旁,每隔两丘农田添置一处农机下田台阶。在渠道经过群众居住区时,设置洗衣码头。在每条渠道的首尾端设置沉沙蓄水池。在大中型渠道上,每50米处设计一座人行桥、一处梯级踏步;每100米设计一座机耕路桥,一丘农田设计1-2个放水口。并在农民经常出入的机耕路、人行桥边设计护墩,为农民提供歇脚休息场所。
该县注重把科技应用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全过程,融入项目建设及项目区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工程建设方面,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探索实行钢模现浇工艺,定制生产带有盖板的现浇渠放水口标准件,模索出科学的闸门制作和安装办法。在技术推广方面,加大项目区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技术。在科技培训方面,以“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深入项目村组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培育高素质的农民队伍。
施工质量接受全程监督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该县农开部门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监管。一是建立四级监管体系。除监理员、现场管理人员长期坐阵项目区外,还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为义务监督员,实行监理公司、业主单位、乡镇政府、村民代表多方联动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严把标准质量关。二是接受职能部门监督。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主动邀请县纪委、监察、发改、检察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全程监督,在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自觉接受县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全程监控,并委托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严把项目工程预决算审核关。
衡南县还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制度规定。在项目建设上,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县级财政报账制,并强化计划管理和隐蔽工程签证,打造“阳光工程”。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执行“每天检查,每周例会,每月调度,年终考评”及“项目经理坚守项目到位、现场监管到位、领导督查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奖惩兑现到位”等工作制度。
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了精细化管理。一是“三上三下”定规划。项目规划设计坚持“三上三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根据镇村及农民意见确定初步规划,报省市初审,项目可研时,再同设计公司逐村逐组进行现场规划和测量,项目初设时,再一次与设计公司到项目区现场核实单项工程,进一步优化工程规划及施工方案。二是“三次会议”抓发动。项目规划设计时深入镇村召开“项目见面会”,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项目计划批复后,深入项目区召开“工程交底会”,告知项目建设内容及注意事项;项目实施前,组织镇村领导及农民代表召开“开工动员会”,签订项目建设承诺书,向镇村收缴项目责任金,提高工作主动性,提高项目区干群参与支持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为创造优良的施工环境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三项制度”强管理。其一,领导现场办公制。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经常实地督查,现场办公,解决施工疑难问题。其二,现场分组负责制。县开发办将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分为“计划控制组、质量监管组、标准保障组”,实行责任包干,分组负责。其三,检查评比奖罚制。工程竣工后,组织验收专班,对工程质量、外观形象及施工队负责人坚守工地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次实行量化打分划等,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下年度工程招标的重要依据。
项目效益得到初步显现
       ——粮食产业发展快。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为全县粮食主产区,项目区双季稻种植面积实现100%。其中三塘镇大广、松山、鳌兴连片的5000多亩稻田已全部实行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早稻垦复、翻耕达100%,已是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全县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点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项目区五塘村也成为了谭子山镇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点,早稻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00%。
       ——土地流转快。项目建成后,四塘村项目片区200亩农田已由该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张一中整体承包,规模经营;大广村90%以上农田流转进农技农机合作社;松山村大片农田向衡阳雁通蟹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水产养殖大户流转,成为省市价格调节基金重点扶植养殖闸蟹和美国青蛙的生产基地。
       ——项目跟进快。项目建成后,农业局的油菜种植项目、优质稻推广项目、烟草局的烟叶项目积极跟进,先后对项目区跟踪立项,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新农村建设进程快。项目建成后,一片片高标准路网、渠网、林网工程,与一幢幢别墅式民居交辉相映,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当地干部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三塘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成果,谋划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把项目区的鳌兴、松山村列入该镇城乡环境同治重点村,渠道两侧已全部种花、种草,搬迁机耕道附近的猪栏、茅厕等锦上添花工程也在规划实施中;将项目区大广村作为现代农业高产创建示范村,正准备筹集资金将两条主机耕道的扩宽部分进行硬化,建成建设新农村的康庄大道,更加美化村容村貌。
       据罗滨峰介绍,大广项目区共新建排灌站4座,开挖疏浚渠道10.37公里,衬砌渠道60.24公里,整修加固小型蓄水工程38座,修建机耕路21.02公里,营造防护林0.15万亩,示范推广0.69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
       松山村村民张贵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农业开发工程不仅美,而且很实用,现在再大洪水也不会受灾。出入方便,排灌自如。”
据悉,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1.2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2万亩,新增节水面积0.91万亩,年节水量80.6万方,年可新增粮食342万公斤,油料46万公斤,其他农产品14.5万公斤,新增产值921.2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479万元。


来源:当代商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