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燕赵讯:党中央、国务院对“菜篮子”工程,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完成新阶段“菜篮子”工作任务,要有新的思路,要转变生产方式,建立有利于保证农产品卫生安全的产销体制;要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订单农业”建立原料基地等方式,带动农业按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进行“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确保质量卫生安全。河北顺吉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应时代要求,走出一条高科技发展“菜篮子”工程的特色道路,值得各地借鉴。
食品安全发展要创新思路
为什么提出新思路?因为旧有的思路、生产方式、办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需求。过去的“菜篮子”工程,均是由城市在郊区和附近乡村建立供应基地,蔬菜公司、蔬菜大棚种植户等,以保证供应的数量、品种。但是相应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是城市建设扩大化占用了农田、水利,城市污染更是扩散到周边地区;二是蔬菜公司、种植大户十分分散,生产多为传统方式,为了高产而多施化肥、农药,因此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地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三是物流链过长、中间环节多,保险技术和储运设备落后、损耗大、成本高,每个环节不断加价,必然由消费者承担。
那么,什么是河北顺吉的新思路?就是顺应民心,紧跟时代,通过“农业订单”建立原料基地方式,生产加工销售,确保质量卫生安全的农产品。该公司筹建的河北顺吉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设计者是一批农业领域专业精英,一支擅长资金运作、物流配送、安全检测系统、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团队。
该项目是集农副产品采购、产品展示展销、批发交易、分选、仓储、冷藏、物流、加工、配送、销售中心、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反追溯系统植入、现代农业投资、农产品期货交易以及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化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心从产地源头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餐桌,均采用美国高科技的“食品冷链物流反追踪系统”进行监督、管理。消费者买到的一切产品,均是符合欧洲标准、国家标准的放心菜、放心肉、放心粮、放心油、一切放心的食品。
河北顺吉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四大特点
第一,服务京津冀、华北地区,辐射更远。拟建的交易中心大厦和附属配套设施,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五女村,北临黄石高速公路,东接城市东三环,占地近1000亩,预计2014年底建成。它与北京、天津、济南、太原等大城市几近等距离,将辐射整个华北地区或更远。
第二,信息网络与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及国际接轨。交易中心的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与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及部分省区的农业信息中心、重点市场建立网络联系,及时报送和反馈当日的农副产品数量、价格行情。它将是国内第一家与韩国、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国际接轨的、专业性的农副产品整合平台。建成运营后,可直接提供石家庄就业岗位2万个,带动相关就业10万余人,年交易额实现200亿至250亿,年税收10亿元至15亿元。
第三,涵盖全方位的现代服务功能。交易中心包括信息采集标准中心、检测中心,交易大厅、展厅体验厅、大型冷鲜库、仓储设施,农副产品加工区(深加工、果蔬保鲜加工、绿色深加工、仓储设施)、物流区、一站式配送分拣平台,综合办公楼、停车场(楼)、五星级酒店、商务单元公寓,职业学校、银行、医院等及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循环自用场等配套设施。
第四,全部总投资达30多亿元,将分为三期实施建设。第一期:从2013年3月至5月,完成立项申请、征地签约及交易中心场地围墙建设,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运行、交易中心设计工作及该建筑项目报批手续的完成和完善。第二期: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完成交易中心的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第三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完成覆盖全市的2000个配送终端建设。
国际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8042:1994)把可追溯性的概念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安全追溯”是一种还原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应用历史轨迹、以及发生场所、销售渠道的能力,以发现食品链的最终端。交易中心将对加工后的鲜肉实行“无缝隙”全程可追溯监管,凡鲜肉进货就配有IC卡,然后在加工、零售等各环节下层层加载信息,销售给消费者的鲜肉则要贴上条形码,一旦出现了问题可通过条形码和IC卡找出差错环节,直可追溯到产区户源头。
交易中心建立蔬菜、肉类、水产品、禽蛋、调料、水果、干果、茶叶等八大区;产品进入市场,需经过检测系统抽样检验,符合国家标准方可准入。进入市场的产品,立即植入反追溯系统,从产品一直可追溯到产地、公司、农户。
根据产品特点,还建立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厅等地域特色展示销售区;并建有四层的牛羊肉批发大厅和四层的猪肉批发大厅。
顺吉交易中心建成后,将满足石家庄市“菜篮子”、“米袋子”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及欧洲检验标准食品,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由产地到餐桌的直接性、卫生安全性。(李志强 米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