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金在打理自家三角梅苗床地。记者 周密 摄
宜宾新闻网4月11日讯(记者 周密)在宜宾提到花卉基地,很多人都会想到翠屏区赵场。在“花卉致富”这唯美说法的背后,有着宜宾市民的辛勤打拼。4月11日,记者来到赵场,了解代林一家如何通过种植三角梅发家致富。
修新房将积蓄用光
四月,宜宾的三角梅开得正好。家住赵场的代林家种了十来亩的三角梅,有的尚在育苗,有的已经花繁叶茂。你能想象,代林家正是靠着这些“带刺的鲜花”,从他口中的“一无所有”到如今能一年能卖出二三十万吗?
2003年,代林一家从南岸西区C街区搬到了赵场街道。新到一个地方,代林的父亲代文金决定将手头的积蓄用来修建新房。“修新房子、改良土壤和水利设施共用了十七八万,我们几乎将政府给的补贴和原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修完新房, 我们手头便没什么钱了。”代林说。
此前,代文金也一直从事花卉种植,搬到新的地方,花卉种植的事情还得继续。按照代文金的说法,“没工作,只能继续种花挣钱了。”
可是,该种什么呢?
锁定项目紫色三角梅
在此之前,代文金也种植三角梅,但主要为普通的红色三角梅。通过多方打听,代文金得知紫色三角梅的前景不错。在咨询了多位同行后,代文金将目光锁定为紫色三角梅。
“三角梅的枝干有刺,打理起来很麻烦,很多人都不愿意种这个。但是它耐旱,天气越干旱,花开得越好。”代林说。到现在,代林的手臂上还有不少被三角梅刺划伤的痕迹。
三角梅。图片摘自昵图网
2004年3月,代文金带着多方凑齐的3万多元到云南拖了5000多株紫色三角梅苗子回来,这个决定,有点孤注一掷的意味。
从花苗栽下到第一批三角梅售出,花了一年多,而在这段时间里,代家一度拮据。“我请工人来帮忙翻地、种苗,一人一天18元,有几次雇上十来个工人,我们差点连工资都开不起。”代林说。
并非所有的工人都是熟手,雇到工人之后,代文金和代林还得给工人做些“培训”,教他们如何种植。“还好我父亲之前一直从事花卉种植,所以比较熟悉。”代林说。
一年卖出30万元
拮据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2005年10月,代林家挖到了种植三角梅的第一桶金,来自成都的顾客一次性向他们收购了500多株三角梅,算下来有一万多元。“之后,我们的生意便陆陆续续好起来了。”代林说。
2006年、2007年、2008年……三角梅花越开越好,代家人经营三角梅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到了2011年,代家卖出了30万元三角梅,而在同年,代林购置了一辆小车。
在三角梅生意越做越好的同时,代林也在寻思拓展新的植物品种。“我们也去温江、昆明、重庆等地方看看外面的行情,再思考种什么。”代林说。
2012年10月,代林在七星山承包了十多亩土地,种植塔柏和其他木本植物。“这也只是改变的一个方面,可能下一步,我们还会转为种植室内作物。”代林说。
来源: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