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中国乳业五年祭


时间:2013-04-1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2008年暴发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事件让“三鹿”更让中国乳业集体坍塌。5年来,中国蒙受了怎样的耻辱?当年,部分美国超市在朱古力和饼干货架上标着醒目的大字:China Free,即“不含中国”。美国报纸甚至用“三聚氰胺腐蚀中国制造”做头版头条标题。今年3月,香港出台了奶粉限购令。限购令实施仅两天,就拘捕了45个内地违规者。现在,所有内地人到了香港,必定要带回两罐进口奶粉。5年了,中国继续因乳业而蒙羞。
  这是怎样的哀痛。过去的5年,中国很努力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在规范奶源、理顺价格、质量标准等方面屡出重拳。国家实施的改造手段以及支持力度,包括责任追究力度,都是历史空前的。由此还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为质量安全付出巨大成本,在设备与牧场上的投入达到空前规模。完达山乳业5年仅建设现代化工厂就投入了23亿元,还不包括大量现代化牧场的投入。企业检测成本已经占到了乳粉生产成本的12%,比5年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效果呢?也不错。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婴幼儿奶粉不合格检出率为0.77%,而进口的为1.13%。
  尽管如此,中国母亲还是不相信国产奶粉,这让乳企很恼火。企业家们认为,消费者骂国产奶粉是2008年的后遗症。他们说,如果深广两地的货架上没有进口奶粉而去香港抢购情有可原。如果有还是跑到香港去买,那就不是企业的问题了。那是谁的问题?“美素丽尔”事件给这些自负的企业家们当头一棒。它说明了令消费者担忧的是中国奶业环境的不安全。尽管进口奶粉也被检出二聚氰胺,尽管我们的企业希望公布自己的月抽检结果,问题是,消费者已经不相信数据了,更相信环境。所以,许多企业近年也努力“从奶源、工艺、配方、标准与检测结果做到全透明”,并没有得到消费者青睐。
  为什么?因为中国乳业发展环境太复杂了,利益格局太顽固了。君不知,在行业管理上就一直存在奶业与乳业两个涉奶行业协会,前者代表奶农,后者代表乳品加工企业。也就是说,两家是乳业的两端,即农业、工业两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搞了几十年,现在,各种文件中很难看到“农业产业化”了。奶业发展也证明,农业产业化失败了,因为工农利益没法协调。奶农只有放弃,因为不挣钱,倒奶杀牛一直伴随着产业发展。所以,加工企业又提出搞“全产业链”,说白了就是“自娱自乐”。而“全产业链”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投入障碍,这使原料供给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市场开发速度。因此,大多数企业目前是两条腿走路,即自建牧场,又面向奶农。实践表明,自建牧场的投入非常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面向奶农同样困难,伊利的统计显示:2008年奶牛养殖小增长0.87%,2009年负增长,2010~2012年微增长,分别为1.56%、2%、1.5%。企业的收奶价格已经很高了,但是奶农还是没有积极性。于是,企业转向原料奶粉进口,进而打压了鲜奶收购价格,产业形成恶性循环。
  5年后,“奶源建设”的问题仍然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为乳业与奶业依旧脱节。农产品有地理属性,就是荷斯坦品种的奶牛,在中国生产,吃中国饲料,它的奶就应该是中国标准,但我们的企业希望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生鲜乳蛋白质指标是2.8,企业非要生产出指标是3.3的乳品。所以,奶农的奶因此而“不合格”被拒收,或低价收购。还有,中国乳企发展观普遍不科学。当年的“抢奶”风,始作蛹者虽蒙牛,但众人拾柴火焰高。蒙牛靠“先拓市场、再建工厂”的“探索”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达到了三鹿30年才达到的规模。由于奶源没有保证,一到旺季便四处到奶农手里高价收购鲜奶。蒙牛发起的抢奶行动彻底打乱了中国乳业的生态平衡,点燃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导火索。乳制品行业正常增长速度在8%~12%之间,而2005到2008年,蒙牛速度远超行业20%的最高增长率。现在的问题是,企业这种追求高增长的非科学发展观依旧主导着奶业发展。有人说,我只要看见乳品企业投巨资在电视上做广告,我就知道中国乳业不安全。
  现在看来,还是企业的问题,但企业的问题又是谁的?是政府的。政府对农产品生产规律把握、规划落实、产业监管不到位。牛奶不是手机,非高科技产品,用不着过度包装、过度广告、千里运输,那即不低碳也不生态,还不符合消费心理,它应是地理标志产品,地产地销产品。如果馒头米饭这样做广告,你吃吗?因此,政府必须严格按区划布局加工业,不能把乳品加工作为政府“招商引资”政绩,“先卖奶,后养牛”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到真正的“以农为本”上来。食品安全没有政府利益,只有人民利益。乳品企业你用不着“做大做强”,老老实实做就行。
  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2013年国际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技术论坛”,不知道论坛有没有得出什么新的结论。但我认为,中国乳业,至少目前的问题绝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改革,习总书记提出要啃硬骨头。乳业该有点真行动了。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