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有机生产方式 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探索中国式有机农业发展之路研讨会”在河北永年县举办
5月30日,由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市场学会特色产业委员会、中国经济与法制网、中国三农发展网主办,河北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探索中国式有机农业发展之路研讨会”在河北永年县举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洲代表处、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北京工商大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健康·生态·公平·关爱”这一主题,从政府决策、标准制定以及技术、贸易等层面探讨了中国有机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实地考察了河北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生产基地和加工项目。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党委书记武树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米建国,邯郸市政府副市长王进江,永年县委副书记张家宝,永年县常务副县长李敏、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彦力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据主办方介绍,河北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已经有12年的历史,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是2008年奥运会全国12家蔬菜直供企业之一,企业获得了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相关机构的质量认证,通过了国内最先进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产品畅销北美、日本和欧洲等市场,为增强我国优势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企美公司带动了当地很大一部分农民增收致富,为我国推进有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哈佛大学燕京学院黄万盛教授认为,中国式有机农业之路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面向众生,在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和农业产量问题的基础上,把有机农业做成一个大产业,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参与进来,共同致富,而不仅仅是面向高端市场和高收入群体。尤其应当注意传统农业和优势农业、高端和低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加以解决,但不能采取简单的方法,而是要从国内外市场的实际出发,首要任务是解决老百姓的致富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美国康奈尔大学JANE教授表示,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拯救环境,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美国和中国在许多方面面临共同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群更关注食品安全、环保或健康。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关注资源和环境,让居民吃上健康的食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适时适度地发展有机农业必将成为中国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代表周泽江教授表示,组织和推动有机运动,以确保有机农业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是我们当前肩负的重要使命。有机农业应遵循健康、生态、公平和关爱的四大原则,这些原则是有机农业得以成长和发展的根基,表述了有机农业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有机农业能在全球范围内使所有类型的农业都可得到改善的一种前景。实践证明,这些原则在全世界范围都能被接受。周泽江代表从保障农产品消费的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G实验室[中国]主任朱安妮教授表示,有机农业有益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与和谐相处,有益于环境友好,这样的理念应该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希望有一天,有机美味的粮食、果蔬不再是村里人的自留菜,也不是城里人时尚生活的标志,而是普通人的日常选择,我更加希望有一天,农业不再是给环境制造麻烦的行业,农民也将不再是烦恼不断的“农民”,而成为施爱于他人、施爱于环境的健康快乐的有机农业种植者。
针对有机农业建设,来自政策研究、技术和生产层面的代表们形成的比较一致的共识是:随着“现代农业”时代的来临,农产品、食品安全一方面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农业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产品市场才刚刚起步。我们拥有140万公顷的有机农业土地,排名亚洲第一,但有机食品出口仅占全部出口农产品的比例仅为1.2%。这一状况,构成了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其技术优势广泛设置贸易壁垒,阻挡我国优势农产品、食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利用我国农业、食品安全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向我国大量出口农产品,这一不平衡违背了有机法规制定的初衷——即增加贸易、发展市场及培育消费者信心。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进中国农业和食品安全保障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农业优势农产品中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握国际贸易规则,充分运用标准在农产品食品国际贸易中的促进和调节作用,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农产品、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