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种业“蛋糕”诱人不可拱手送人


时间:2013-04-09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点击:
种业“蛋糕”诱人不可拱手送人
 
2013-04-09 | 作者: 周一平 |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3月28日,我国第一只市场化运作、首期规模达15亿元的现代种业基金正式在北京成立。基金将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和时下的季节一样,以首只现代种业基金成立为缩影,我国种业也正步入一个新的春天。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已超过8000家,其中大型种业公司从2001年的10家发展到目前的100多家;2001年以来,国审品种已达1869个,累计推广应用良种4000多个,农作物品种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年更换率12%~13%。

    在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仍缺乏强势龙头,整个行业存在弱、小、散的弊病,种子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还很薄弱。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产学研脱节,导致选育的品种多但突破性品种少。同时,品种乱而杂,诸多审定品种中达到一定种植面积的不到四成。

    与此同时,中国种业市场全面放开12年来,外资蚕食的目标渐渐转向重要作物:杜邦先锋的“先玉335”位居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前列;孟山都的迪卡系列玉米在广西占比很高;在每年进口的1.5万吨种子中,95%的甜菜、半数以上食葵为外国品种。

    面对国外种业的快速侵入,种业失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强大民族种业,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突破口。

    当然,种业强大,不仅是市场份额、排名、竞争力的变化,不仅是面对“洋种子”入侵的有力反击,更应该是给中国农民带来最大利益、最多实惠,实现生产效率大提升的产业壮大之路。

    同时,种业强大,不在于企业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而在于拥有多少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种;不在于片面打造“种业航母”、甚至揠苗助长,而在于有效解决育种水平低下等根本问题。

    对于我国种业而言,最强烈的忧患来自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其核心探索在于种业科研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打破育种科研双轨制,解除种业发展的枷锁,做到科研教学与商业化育种相剥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提高种业科研的集约度和集成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业发展潜力巨大。有数据表明,我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超过125亿公斤,但是目前国内种子商品率仅为30%左右。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500亿元,潜在价值超过900亿元。

    这块巨大、诱人的“蛋糕”,不可拱手送人。同时,只有执“种”在手,才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确保民族在世界上的永续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