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
与其他经济学家相比,蔡昉的形象有些“偶像派”:话语不多,温文尔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昉提出的中国将“未富先老”的理论曾经引起一片争执。无论平时还是在此次人代会上,蔡昉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针对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通过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率等多个话题,他一直在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期推动中国部分领域的改革。
■ 对话
农民工落户不存在增加城市成本
新京报:现在都在提户籍改革,你觉得这是否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和财政能力的重新调整?
蔡昉:这个和户籍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
新京报:有机构说,一个农民工落户,成本是10万元。
蔡昉:我不认可。比如现在的各项社保,基本都是现收现付,也就是说,都是今天工作的人养着今天退休的人。今天工作的人,未来退休时只能指望未来工作的人。这就存在一个事实,就是多少人缴费,多少人领取。农民工现在都是在付出,因为他们年轻,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并不领取。
新京报:但一些人说,这样会导致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蔡昉:这是抽象的理由。从全国来看,为什么说城镇化是必由之路?因为城市是产业和人口集聚、从而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资源越来越稀缺,但城镇化比重越来越需要提高。健康的城镇化可以使国家更加协调和高效。反过来说,现在的环境压力,有多少是农民工造成的?他们又不开车,他们怎么制造污染天气呢?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