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李铮、李菲)“18亿亩耕地,数量要保,质量更要保!”6日下午,辽宁团的分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将关注的问题放在了13亿人的口粮上。
赵长义说:“各地在占多少耕地,补多少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落实上都非常严格,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占的是什么地,补的是什么地,不能补的10亩地不如原来的一亩地。”
赵长义的发言立刻得到来自农村代表的赞成,辽宁兴城市四家村党委书记张文成从1974年就开始担任村党组织的书记,他说:“现在很多补的地都是山坡地、矿山地,铺不到二十公分土,用农民的话说‘没有一犁头土’,这样的地根本长不了庄稼。”
张文成说:“原来城市周边的地都是投入较大的设施农业,都是好菜地、精地,但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好地都被征用了。”
代表们表示,精地面积减少潜藏了粮食减产的风险,将直接威胁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赵长义、张文成代表都建议,18亿亩耕地红线,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国土资源部分在考核“占补平衡”时,应明确质量考核机制,不仅要占多少,补多少,而且占的是几类土地,就要补几类土地。
张文成代表最后说,我们糊弄土地,土地就会惩罚我们。(完)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