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在福建武平县中山镇金丰脐橙种植生态园里,党员张群勋和妻子正忙着给脐橙树培土施肥。前些年,他联合几个专业户在镇里建起了生态园,成为家庭农场主。该镇党委书记曾伟华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土地流转“热”不断升温,许多农民在市供销社、镇党委和党员骨干的带领下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
285亩脐橙,脐橙批发价6元/公斤,带动100多户农民致富,人均增收近3万元……去年,张群勋的家庭农场里“蹦出”一连串鲜活的数字。去年,张群勋又新种200亩脐橙,山后面还有十几亩鱼塘、菜地等,进一步扩大农场的规模。在中山镇,像这种规模的家庭农场已有7个,带动一方百姓走上致富路。
2011年9月,镇党委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联合社党总支,另外陆续发展了6个党支部,拥有党员105人。联合社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成立,为党员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搭建了一个平台。2012年,在党总支和支部的带动下,解决农民就业4700人,实现年产值3.35亿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
“通过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开展"结对子、共发展"、实行党员骨干设岗定责、建立功能型产业党小组等形式,构建帮带网络。”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总支书记刘星光告诉记者,在这种模式下,党员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跑市场解决销路问题,发展订单农业;带头建立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数万农户;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打造绿色品牌……“以前农村有意愿入党的人少。自从联合社党总支及6个党支部成立后,社员的入党积极性高涨,目前已收到90多份入党申请书。”刘星光万分自豪,联合社党总支把越来越多的专业大户吸纳到党员队伍中,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致富。
武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宇川说,把党建工作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引领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党建起带头作用、合作社是个载体,家庭农场是两者的结晶,从而找准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这种"党建+联合社"的模式是党建工作的创新。他表示,目前县委正在起草方案,决定在全县全面推广中山镇的做法,以此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带动广大农村致富。
来源:第一农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