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王金富代表:建议我国大力发展粮食烘干产业


时间:2013-03-05  来源:新浪农业 点击:
    新浪农业讯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富建议我国大力发展粮食烘干产业。他在提案中称,粮食收获后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储存水分而导致在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出现霉变发芽变质,及在晾晒过程中的抛洒损失,合计可达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约700亿斤以上,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一年粮食产量总和,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

  以下为其观点全文

  关于大力发展粮食烘干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伴随着国家惠农富农政策的推进及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快进,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经济作物种类和产量也获得较大发展。但我国仍面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多样化及粮食浪费严重等情况与挑战,一方面要求农业必须保持稳定增产、全面增产,保障重要农产品(5.88,0.00,0.00%)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必须有效减少粮食产后在储藏、运输、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损失浪费,提高粮食生产的使用率和转化率,扩大粮食产量与减少粮食浪费两手抓,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大力发展粮食烘干产业的必要性

  我国粮食晾晒的传统方式是道路及地面晾晒,道路及路面晾晒增加了粮食杂质,降低了粮食品质,带来了交通隐患,处理能力有限。

  据统计,粮食收获后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储存水分而导致在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出现霉变发芽变质,及在晾晒过程中的抛洒损失,合计可达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约700亿斤以上,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一年粮食产量总和,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气候异常年份粮食损失更为严重。

  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粮食收获后损失不到1%,主要原因在于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的差异,日本、美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我国不足10%。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粮食烘干产业的不发达。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粮食烘干产业仍存在的许多突出矛盾:粮食烘干机总量严重不足;未形成具有核心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烘干机经营主体数量较少;干燥能耗高,造成能源浪费;粮食干燥后品质较差,尤其是玉米;缺乏适合油菜籽、大豆及经济作物等的烘干技术和设备等。

  发展粮食烘干产业,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储粮损失,降低运输损耗,是确保丰产丰收、稳定粮食总量的主要途径,也直接影响粮食的等级、加工质量和食用品质,从而影响到粮农和粮食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粮农粮商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二、发展粮食烘干产业的建议

  1、从政策层面高度重视粮食烘干产业。制定在粮食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国家或行业损耗标准;制定粮食烘干机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烘干机品类结构合理化,鼓励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产业企业规模发展与内涵增长;加大对国内自主龙头企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力度。

  2、大力培育粮食烘干经营主体。以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未来的家庭农场为主体,鼓励和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根据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区位特性,建立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促进粮食购销与流通。

  3、加大政府对烘干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1)加大对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烘干机的补贴额度基础上,适当提升对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域、机械烘干普及率低区域的烘干机购置补贴比例;建议将烘干机配套设备设施也列入补贴范围。

  (2)增设烘干作业补贴。粮食烘干作业成本较高,建议增加烘干作业环节补贴,补贴标准据考察后结合单位粮食烘干成本确定,如50元/每吨或90元/亩,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

  (3)支持各地创业主管部门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广机械烘干技术。

  4、建立、完善农机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各省市金融部门尽快出台、完善农机贷款业务支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等。


来源:新浪农业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