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国土部副部长:中国城镇化带有强烈功利化色彩


时间:2013-0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学部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城镇化高层研讨会,并启动“中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与城市建设布局研究”院士咨询重大项目。 

    “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城镇化道路,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大中小城市要配套、协调发展”、“城镇化模式必须转型,生态文明要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城镇化基础性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和官员代表关注的议题,他们围绕中国城镇化发展,进行广泛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研究员主持该咨询重大项目的研究。他介绍说,“九五”以来,中国出现超高的城镇化速度,土地城镇化太快、失地农民持续增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迟缓甚至衰退;农村空心化、土地闲置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地区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建设占地大规模扩张,城市人均占地很快达到110-130平方米的高水平,这是大多数人均耕地资源比中国多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发达国家的水平。 

    陆大道指出,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然是长期积累和长期发展的渐进式过程。要根据城镇产业的吸纳能力、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城镇管理水平提高的程度等,逐步提高中国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质量也必须跟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称,中国现在的城镇化建设带有强烈的功利化色彩,以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为目的,这并不是城镇化的真正目标。中国应建立城镇化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的配套、协调发展,“城镇化也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建设千姿百态的城镇。 

    他表示,土地政策上要创造机制支持人口、资源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实现全国及毗连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既要提升人居生态质量,也要防止出现农村凋敝现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教授认为,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今后10-2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新建与更新建设量巨大,也是中国通过建设生态低碳城市、落实生态文明,走不同于西方城镇化发展老路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他希望中国城镇化进程,是“绿色发展、远离雾霾的过程”。 
    “城镇化基础性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中国城镇化应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主要内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优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民族文化复兴;城乡统筹与县域人居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房地产的探索等。 

    “两院”院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周干峙则对当前中国各地热衷于规划建设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级特大城市的现象深表担忧,认为“城市的历史形态、文化和当地生态都被破坏了”。 

    “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具有一体、平等、互惠的关系。”中科院地理所刘彦随研究员说,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农村现代化是城镇化重要目标,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亟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地域系统的空间优化与效率提升;通过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整治与现代化助推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农村现代化,实现互惠、协同、共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唯佳教授称,中国城镇化应将民众的空间需要作为一切空间规划、建设、生产和分配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兼顾资本的效率与社会的公平,统筹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