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南农大校企合作:为蕉农攻克香蕉土传枯萎病


时间:2013-02-2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图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副校长(右三)、副教授杨兴明(左一)在香蕉基地现场调研。

 

 

本报记者 沈建华

“一株香蕉一担粮,一亩香蕉彩电响,十亩香蕉盖楼房……”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蕉农,前些年对香蕉土传枯萎病的担忧,如今转变为了高产丰收的喜悦。这是南京农业大学与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校企联姻的结果。

乐东县是“中国香蕉之乡”,香蕉面积在10万亩左右,产量占海南全省的18.1%。从2005年起,乐东香蕉因连遭土传枯萎病影响减产,让蕉农忧心不已。如何研发行之有效的防控技术,成为当地政府和科研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有机肥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给乐东蕉农带来了福音:他们在全国首创用生物有机肥料抑制土传病菌,此项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摘得我国肥料领域唯一“国家专利金奖”,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5000万亩次,农民增收效益极其显著。

2009年6月,乐东县委书记吴井光来江苏参观南京农业大学宜兴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后,当场和万钟公司总经理李瑜生拍板,与南京农业大学生物有机肥研究团队“联姻”。2010年3月,三方共建的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工作站暨乐东香蕉枯萎病研究所揭牌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专门针对香蕉土传枯萎病的专业性民营研究机构,联合实施以香蕉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防控为重点的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合作。

在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的主持下,南京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的植物营养有机肥团队,长期驻扎在土传香蕉枯萎病研究所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科研人员有数十名,全力以赴从事生物有机肥防控香蕉土传枯萎病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工作站站长李荣和海南大学乐东香蕉枯萎病研究所所长阮云泽介绍,自2010年5月开始,他们在万钟公司香蕉种植基地内选了一块因香蕉枯萎病暴发而废弃的土地,共100亩,设置了46个试验处理,128个试验小区。部分试验处理能够将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从过去的40%~50%控制在10%以内。同时,不同生物有机肥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对照研究也在1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同步展开。

校企合作使困扰乐东香蕉多年的土传枯萎病害大为缓解。“自从与南农大联姻,我们公司基地的香蕉产销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万钟公司副总经理陶松伦告诉记者,在公司基地和乐东其他地区,使用南农大团队研发的生物有机肥,蕉农综合增效70%以上,公司也连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万钟公司创立的“尖峰岭牌”香蕉,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的大型超市畅销,成为海南最大的农业开发企业和香蕉种植与外销基地之一。这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分不开。记者品尝了已经储藏1个多月的香蕉,其香味、甜度等口感不同一般。

初春时节,记者穿行在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村村镇镇,苍翠欲滴的香蕉林,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蕉香。在乐东香蕉枯萎病防控研究所,陶松伦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这个由乐东县政府和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上千万元建设而成的研究所,包括1000平方米的实验楼、980平方米的专家宿舍楼和200平方米的食堂等工程,配置了200多台国内外实验设备。

据了解,去年乐东的香蕉总产量达到30万吨,年产值7.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来自香蕉产业。来自北京一家中央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耳闻目睹后欣然出对联:“蕉情加深校企交情,万钟钟情生物‘灵’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