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即墨好闺女张美清:乡村老人的贴心人


时间:2013-02-25  来源:山东商报 点击:

商报消息(记者马立瑜)“我们村有个热心肠的好村民,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好事、做善事,被村里的老人称为贴心好闺女。”近日,本报新闻值班热线13780673375接到山东即墨灵山镇卫东村张先生打来的电话称,他们村庄有位热心肠的好村民叫张美清,几十年如一日,时常照顾村里年老体弱的孤寡老人,并拿钱物接济了很多家庭困难的村民,成了村里老人的贴心好闺女,受到村民的赞誉,大家纷纷称赞她是“善小而为之”的好人。

从小助人感受快乐

“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在村民困难的时候,搭把手,也不值得宣传啊……”今天上午,记者赶到山东即墨灵山镇卫东村,见到了今年56岁的张美清。提起村民对她的赞誉,面对记者的采访,快言快语的张美清反而显得有点拘束,她告诉记者,自己做得事都是小事情,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帮助别人,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开心快乐……”张美清说,自己小的时候,到野地剜菜喂猪回家路上,看到有的老人挎不动篮子,就搭把手、载物多了吃累的村民推不动的车子就帮助拉一下……。“那时候,自己就是10几岁的光景,不知道是做好事,就是感觉帮助别人心里很欣慰。”朴实善良热心助人的张美清,就是在无意自己这样的“小事”中,长年累月的“小善”汇聚成今天村民的夸赞和喜欢,成为村庄“好人”和孤寡老人的贴心“小棉袄”。“帮助别人,自己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

帮助乡邻成为习惯

“后来,张美清和家人做了一点小生意,手头宽裕了,更愿意接济别人了。”了解张美清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年,张美清在村庄做得好事越来越多,不但照顾村里的家庭贫苦遇到难关的村民,更热心村庄的公益事业“年前,村里的街道,就是张美清和村里的干部一起带领村民修整的。”村民告诉记者,村庄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张美清都主动过去帮忙。“村里有个老人偏瘫,不能自理,老人的儿女都忙,我就时常过去帮助他的儿女照顾老人。”张美清说,自己照顾老人成了一种习惯,有时候就是顺路经过这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家,就会进门关切一下,问寒问暖。“天冷了,看看老人家里的炉子生没生?吃没吃上热饭?需不需要帮助……”采访当天,跟随采访的记者看到,张美清拿着鲜奶和礼品看望80多岁卧床在家的老人,感动的老人直抹眼泪:“她简直就是我的亲闺女……”

高尚情操温暖社会

“张美清这些年做了很多好事,多的数不过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村民表示,这些年来,村里的很多家庭都接受过张美清的帮助,有的村民家里出了车祸,有的因为患病,家庭一时陷入难过,张美清就伸出援助之手,进行钱物捐助……

 

“有的时候,钱不是很多,就是3百五百……”张美清告诉记者说,人在落难的时候,只要你伸出援助之手,不在于钱物的多少,都是一种最温暖的帮助。“这种精神的鼓励,拉近了情感,让困难家庭树立信心,咬紧牙关,坚强的度过难关。”村民告诉记者,张美清做得很多好事,多的不胜枚数,有的只是帮助生病老人下碗面条,帮助瘫痪卧床的老人掖掖被角,提醒独身在家的老人关好房门……太多太少的“小善”而为之,勾勒出张美清的高尚助人的情操。

“都是乡里乡亲,不求回报,更况且需要帮助的家庭都是生活困难的,也不会回报你什么……”但在张美清的眼里,自己的举手之劳,给别人就是一种最亲的关爱,别人一句感谢的话,一种温暖的眼神,甚至舍不得张美清离开,多呆一会唠唠嗑……所有的这些,张美清就很满足了。“一颗真诚感恩的心,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村民对我最高的回报……”


来源:山东商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