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很多人会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到大自然中去踏青、休闲,这为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提供了潜在市场。近期,山东滨州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发展,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沾化冬枣生态旅游、滨州蒲湖公园、邹平黄山旅游区、无棣千年古桑树、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林业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以独特的森林文化吸引游客
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滨州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公园已经从单一的门票收入,转变为现在以旅游接待、农家乐、地方特产、特色工艺等各种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经营。滨州依托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鹤伴山、省级森林公园孙子故里森林公园、打渔张森林公园,挖掘、整理、升华森林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以独特的林区文明和林区文化吸引游客。
保护修复湿地风景区,培植沿黄绿色生态长廊
我市共有规模大的湿地公园7个,其中无棣黄河岛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博兴麻大湖湿地公园、滨城区三河湖湿地公园、邹平县黛溪河湿地公园、无棣秦口河湿地公园和饮马湖湿地公园、阳信县白杨河湿地公园为省级湿地公园。
2013年1月份,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120亿元,力争把无棣黄河岛湿地公园建成“东方威尼斯码头”,形成岛屿、湿地、森林相配套的黄河岛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我市把大力发展湿地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之策,抢抓黄三角大开发战略机遇,以“保护修复湿地风景区、培植沿黄绿色生态长廊”为旅游开发的突破口,纵向深挖文化积淀,横向开掘自然风光,努力打造具有滨州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突出“生态、休闲、采摘”三大主题,乡村生态游得到全面发展
我市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通过举办梨花节、冬枣节、桃花节、五一“文化旅游周”、十一“文化旅游周”、槐花节等活动,突出“生态、休闲、采摘”三大主题,把绿色果品、乡村文化、乡村绿色有机结合起来,让游客置身园中,游园采摘,品尝新鲜瓜果,体验丰收喜悦;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乡土乡情,令人远离城市喧嚣,流连忘返。着力建设乡村生态文明体系,促进产业与文化的共同繁荣,丰富林业生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多方位需求。
2012年,我市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达1.5亿元,接待游客82万人次,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2亿元,生态旅游业逐步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来源:滨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