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圣女果开始进入上市高峰期。图为岭门农场职工种植的圣女果喜获丰收
自去年11月份以来,海南蔬菜价格持续攀升,直至近日才得以回落。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菜价上涨呢?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垦区瓜菜种植重点区域的南滨、岭门2个农场。
流通环节多 种植成本高
在走访过程中,菜农们普遍反映种植成本高,这其中就包括了地租、农药化肥、人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租方面。岭门农场一带一个种植季度的地租市场价已经从2011年的每亩1500元涨到了2012年的每亩2300元。而南滨农场的情况也大同小异,部分区域甚至更高。南滨农场胜利队队长陈锡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队由于水源充足、治安良好、交通便利等因素影响,市价最高已达每亩2700元了。
农药化肥方面。南滨和岭门农场一带的涨幅达到20%。以南滨地区种植苦瓜、豆角最常用到的一种名叫醚菌酯的杀菌剂为例,近段时间以来,该产品已经从每小包5克5元涨到了6元。在南滨从事了16年农资产品销售的翁先生介绍道,不少与他合作多年且信誉不错的菜农都是到他店裡赊账,待年景好了才把欠款补齐。他无奈地表示:“我这也是变相支农了。”
人工方面。在岭门农场一带临时雇工收菜一天就要110元至190元,而南滨农场由于毗邻三亚市区,物价高,临时雇工的价格也更高,每天最高可达260元。
此外,在垦区从事瓜菜种植的农场职工虽然在地租方面享受农场内部优惠,但由于普遍都是城镇户口,无法享受到中央和省裡的惠农政策及补贴,种植成本与地方农户相比就更高,负担也更重。
流通环节多也是导致消费者买贵菜的塬因之一。据了解,菜农种植的瓜菜,主要是通过田间收购、批发市场收购、菜市场摊贩收购这3个环节流通的。
家住南滨农场一带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以泡椒为例,田间收购价在1.2元左右,收购商卖给蔬菜批发市场商贩大概在1.4元,批发商贩卖给各菜市场摊主大概在1.6元,如果期间还有其他中间商倒卖,到消费者手裡估计就要提到两元了。”如此,菜价便呈现出“田间价贱,桌上价高”的局面。
冬季瓜菜利润高 本地叶菜供应不足
排除天气影响收成、外来人员增多等几乎年年雷同的因素外,一些瓜菜种植区域产品不供应岛内市场也是导致菜价上涨的推手。
省物价局提供的调研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常年蔬菜基地不种叶菜供应本岛市场,主要是冬季瓜菜种植利润较高,菜农纷纷转向大量种植冬季瓜菜,进而导致本地叶菜供应不足。
这一点,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得到了証实。南滨和岭门2个农场是垦区冬季瓜菜主要种植地,产品主要是供应给岛外。不少菜农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岛外收购商给出的瓜菜价格要比岛内收购商给的高,他们辛辛苦苦做农活就图能多赚钱,自然就更倾向于卖给岛外收购商了。
为稳定菜价,保障菜农利益,省政协委员、海南橡胶集团董事会秘书董敬军从保障蔬菜生产面积和丰富品种、抓服务促生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改变物价垄断现象、加强对市场的管控、建立平抑菜价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产销实现无缝对接,一方面可以减少流通成本,降低菜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利润更多向菜农倾斜,提高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保証市民餐桌蔬菜的新鲜度。
南滨农场前进队的职工林雄武希望,有关方面能组织职工建立合作社,从技术上指导职工生产,建立起成规模、品牌效益好的生产体系,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实力,保証同类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