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即墨蓝村镇肖家泊子村“福贴”畅销海内外


时间:2013-01-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

“进入10月份,我们这里就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了!”今天上午,记者赶到山东即墨蓝村镇肖家泊子村看到,几家加工“福贴”春联的专业户正忙得不可开交。据了解,肖家泊子村是即墨远近闻名的“春联”之乡,因为这里制作的“福贴”春联很专业,很多国外回家省亲的外国朋友,都会特地绕上一圈,赶到即墨这个因“福”而闻名的村庄,过来挑选几幅充满温馨祝福和红红的“福贴”春联,沾沾农村新年十足的民俗味和喜气洋洋的“福份”,让新的一年充满幸福和睦的温馨浪漫。

火红春联充满喜庆味

“今年的‘福贴’和春联很畅销……”据“福贴”专业户55岁的李元福告诉记者,每年临近年关,家里就早早的热闹起来。“我们忙年,是通过红红火火的‘福’字感受到的。”与“福”字有缘的李元福说,自己的名字与“福”字沾亲,吉祥的“福”字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好运。每年进入到10月份,家里就忙着招收工人,对红艳艳的春联纸裁剪,进行机器调试和刻模。“随着印刷机有节奏的轰鸣,一幅幅充满吉祥的‘福贴’就制成了。”记者看到,整个展厅内摆放满了各式各样红红的春联和“福贴”,农家小院被映照成一片红红火火的喜庆……

百年传统造就专业村

“我们村庄有上百年的‘福贴’生产历史……”据李元福介绍,从自己记事起,就知道写着一手好字的爷爷,每到临近年关,就会磨好上等的墨汁,用粗大的毛笔在红红的春联纸上挥笔书“福”。“爷爷的字写得好,周围远近闻名,很多村民在进到腊月门,就开始预订爷爷的‘福’字……”李元福说,爷爷苍劲有力的“福”字,给周围的乡村带来了火红的新年喜庆。“那个年代,村子里很多人都用毛笔书写春联和‘福贴’,成为一种传统和习俗……”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手书写的春联和“福贴”的习俗,逐渐被先进机器大批量印制的春联取代。“这个村子把印刷‘福贴’和春联形成一种产业,慢慢的,肖家泊子发展成‘福贴’专业村了……”

福贴带火周边经济

“别看‘福贴’小,但它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据即墨工商局蓝村工商所的刁佩锡介绍,南来北往的很多商贩被肖家泊子村的“福贴”春联吸引过来,带动了周边饭店、旅馆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当地工商部门对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福贴”专业村进行品牌培育。“每年,我们工商部门就安排工商人员进到这个专业村进行品牌指导,并登门为这些专业户进行营业执照的年审,确保这些专业户更好的生产经营。”据刁佩锡介绍,这些小小的“福贴”和春联,每年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小小春联,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据了解,现在肖家泊子村的“福贴”和春联,已经走出即墨,进入到大江南门的千家万户,红红的春联涌动成节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即墨‘福贴’进万家,成为一种民俗对新年最吉祥的祝福……”(马立瑜青岛报道)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