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攀枝花生态蔬菜“直供”陷困局


时间:2012-05-31  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

近年来,攀枝花市在生态农业方面进行了探索。2009年,盐边县和心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按有机农业要求种植生态蔬菜,并直接配送到市民手中。尽管这种模式逐步得到市民认可,但合作社目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吃”有机肥人工杀虫除草

 

  和心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盐边县和爱乡新华村,距攀枝花市中心约60公里。这里目前有生态菜田15亩,其中露天、大棚各占一半,露天种植的以叶菜为主;大棚种植的大部分是瓜果类蔬菜,所有品种加起来有10余种。

 

  走进生态菜田,只见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集粪池或者有机肥堆。肥堆由秸秆和牛粪、羊粪混合而成,有1米多高。攀枝花市农牧局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孙琳介绍,生态蔬菜使用的完全是有机肥,由于以往施过化肥的土壤需要3-5年的恢复期,目前长势还不太理想。

 

  除了不施化肥,生态蔬菜还不能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成为关键问题。“病虫害是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除了使用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外,主要靠人工进行杀虫。”孙琳说,除草也要完全靠人工,不能使用除草剂。

 

  该合作社社长刘占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尽管有机肥成本比化肥低,人工成本却是使用化肥的3倍,加上杀虫、除草的人工成本,每亩菜地每年比普通菜地多投入近2000元,而蔬菜产量却平均比普通菜地低30%,因此合作社成员目前只有5户。

 

  “随着土壤的生态恢复,加上使用防虫网等进行人工干预,新的生态系统将逐步形成,之后蔬菜产量和质量都将大幅提高。”孙琳说。

 

  定时定量送时令蔬菜上门

 

  从田间生产出来,生态蔬菜又是如何送到市民手中的?

 

  刘占洪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态蔬菜采用直供模式,从采摘到呈现在市民面前,不会超过24个小时。目前,合作社每周二、周五配送两次,每盒蔬菜重量为5斤。

 

  在配送日的前一天下午5点左右,合作社成员将田里的蔬菜瓜果采摘收割回来,统一集中于一处,随后对菜品进行清洗或粗加工。


 

  在对每家农户提供的蔬菜进行称重后,各种蔬菜被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工作人员根据当日生成的配送名单,为每个消费者装配蔬菜。“我们会按照消费者个人喜好挑选,多种时令蔬菜搭配,还可以根据消费者提出的要求进行选配。”刘占洪说。

 

  清货,装车,凌晨时分,配送准备就绪。

 

  第二天清晨6点,满载着一车新鲜蔬菜的小货车驶往攀枝花市区,将其送至消费者家门口,或放至消费者指定的地点。接近中午,配送工作全部完成。

 

  冯平吃直供生态蔬菜已经3年了。“每盒蔬菜20元,每个月160元,这个价格能够接受。”她说。

 

  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生态蔬菜只比普通蔬菜价格高40%左右,接受这种模式的市民逐渐增多,合作社的消费者已由2009年时的10户发展到目前的90户。

 

  期盼消费者数量不断提升

 

  尽管生态农业理念开始逐渐被市民接受,和心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行依然艰难。

 

  刘占洪告诉记者,除了生产成本较高外,由于消费者数量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单位重量的配送和人工成本高居不下。

 

  “根据测算,消费者达到150户才能实现盈利,300户以上能够超过当地无公害蔬菜的收益水平。”孙琳分析。

 

  消费者数量不足还制约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合作社15亩生态菜田最高生产能力为每年40万斤,而目前配送量每年只有6万斤,不仅造成生产能力浪费,而且影响了其他农民加入生态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在刘占洪看来,建立消费者与合作社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生态蔬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经常邀请消费者到生态蔬菜基地来考察,还邀请农业专家对消费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刘占洪说,目前的消费者基本都到生产基地、合作社成员家做过客,他们会把生态蔬菜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希望消费者数量不断提升。”


来源:四川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