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种粮大户问:集中育秧补助 今年还有没有


时间:2013-01-22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集中育秧补助,今年还有没有——种粮大户都在等政策

  本报记者 王瑜

  还有1个多月就要开始集中育秧了,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农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的股东们正在为今年设几个点、育多少秧而犯愁。“打算从2个点扩大到6个,但最终建多少还要看政策,如果没有补助或者补助减少了,今年集中育秧面积就不敢扩太多。”农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股东之一、赫山区泉交河镇农技站副站长倪作云坦言,“如果没有补贴,商品秧价格肯定要上涨;如果秧苗涨价农民不接受,那么集中育秧的风险就会增加。”

  包括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在内,去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3.15亿元,首次对冬小麦“一喷三防”、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和抗旱“坐水种”、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和西南玉米覆膜等6项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实施补助政策。由于政策指向明确、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关键技术补助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应对了低温、春旱等不利因素,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基础,而且促进了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式的转变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由于技术性强、时间要求紧,集中育秧、“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的实施主体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趋势明显。“有了集中育秧,农民可以在外安心打工,不用再为家里几亩早稻的育秧操心,镇里也基本上看不到单季稻了。”倪作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10亩大田,需要0.5亩秧田。如果分散育秧,半亩秧田需要1个人忙活20多天。1个人能管理半亩秧田,也能管理100亩秧田,集中育秧的规模效益就在于可以节省大量农村劳动力。”“去年搞了将近30亩秧田,在低温阴雨的情况下没有出现烂秧、烂种,早稻亩产达到560~570公斤,今年农民订购商品秧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口头预订的已经有1300亩大田。”赫山区龙光桥镇汪家堤村种粮大户黄卫民告诉记者,他今年打算专门整理一块秧田为周边农民育商品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种粮大户和专业化服务组织都看准了关键技术服务蕴含的巨大商机,但面对市场和气候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他们希望政府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倪作云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为427户农民育秧,售价是每盘1.5元,但租地、种子、翻耕、软盘、人工等加起来,1亩秧田的成本在3800元左右,按1亩秧田供应20亩大田、1亩大田需100盘抛秧计算,每盘秧苗成本是1.9元。政府每亩大田补40元,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如果没补贴,就要赔钱。”黄卫民说,集中育秧一旦遭遇“倒春寒”等特别恶劣的天气,就可能出现大面积烂秧,如果增加防护设施,投资成本就要再增加。

  “解决种粮大户和服务组织的担忧,加速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广,一方面要靠政策,也就是政府要继续加大关键技术补贴范围和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保障,农业保险等配套措施要尽快跟上。”赫山区农业局局长李新华说,“现在大户和服务组织都在‘等政策’,今年水稻集中育秧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最好能早作打算,提前安排。”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