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结构优化增速再超城镇居民
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九连快』
本报记者 宁启文
2012年,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农业部门积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在高起点上再创佳绩,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增速再度超过城镇居民。
连续三年增幅达两位数以上,延续快速增长好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连续三年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高出GDP实际增速2.9个百分点,延续了快速增长好势头。
统计显示,2012年农民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家庭经营收入比例继续下降,工资性收入比例继续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4.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43.5%,提高1.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连续三年下降,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3.10∶1。
多因素共同推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得益于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农业部门立足职能扎实工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791亿斤,比上年增加367亿斤,增长3.2%,实现了“九连增”。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连续两年全面增产。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市场粮价总体呈上涨趋势。
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应对经济增速下降对农民就业的不利影响,努力扩大就业规模。2012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336万人,同比增长3.0%。18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随之水涨船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数量稳定增长。
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2012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达到12280亿元;其中,“四补贴”1668亿元,比上年增加229亿元。农业部门积极推动新政策出台,启动实施了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良法补助、种粮大户补贴试点等多项补贴补助项目。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这些因素都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也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幅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深化农民负担重点治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股金红利收入。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