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进口影响几何?
——大米进口增加调查 本报记者 周 琳
本报记者 周 琳摄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至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12.9万吨,同比增加160多万吨,增幅超300%。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2年至2013年度,中国稻谷消费量为2015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10万吨。稻米的生产、需求及进口均呈增加之势。如何看待大米进口快速增加以及后市影响?
进口大米增长值得关注
1月11日,记者来到北京最大的粮油集散地盛华宏林粮油批发市场。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介绍,这里的粮油供应量占全市总量的60%左右,连续多年交易额均超过50亿元,交易量位列全国粮油批发市场20强。调查进口大米交易情况,这里很有代表性。
“我们市场共有1000多家粮油经营商铺,其中经营大米的数百家,但只有4家店铺有进口大米,而且数量都非常少,只有不到几吨。”盛华宏林粮油批发市场杂粮经营部负责人雷臣亮说,单论品质看,市场内销售的大多数国产粳米并不比所谓的进口高端米差。由于泰香米、柬埔寨大米等进口品种多为籼米,较之国产粳米明显不具备口感和新鲜度优势。目前进口大米很难对国产大米市场构成威胁。
销售商感觉进口大米不足为患,加工生产者的意见又如何?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北京粮食集团古船米业公司副总经理杜孝权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场的大米消耗量为每年100万吨至110万吨,而作为有益补充的进口量非常少。古船米业2012年进口大米仅为2000吨,很多北京粮油企业根本没有动用进口大米的配额。
“说进口大米一点影响没有也不现实。”江西省南昌县昌碧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成说,从地域上看,首先受影响的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从品种上看,目前受冲击相对大些的是籼米。进口大米自2011年下半年涌入江西市场,呈现每年递增趋势。目前,昌碧米业以每斤1.33元的价格收购稻谷,大米的加工成本就接近每斤2.1元,而进口大米每斤市场售价仅为1.82元至1.85元,由于价格优势的缺失,进口大米对本地大米加工业生产的集中消费米、低端米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每斤3元以上的高端米尚未构成威胁。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国际情报室研究员聂凤英认为,我国稻米市场目前供需形势较好且略有盈余,近3年来稻谷累计结余超过1100万吨,相对于进口量来说优势较明显。受国家将继续提高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支撑,预计后期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将稳中略升。无论是稻农种植积极性,还是未来稻米供求大趋势,并不是少量进口稻米就能改变的。
多因素致进口增加
进口大米增加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还是国内旺盛的大米市场需求使然。”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粮食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的大米需要适量进口作为调剂。但进口大米的增加绝对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谷物自给率95%以上。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