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前11月三大作物进口1077.5万吨 商务部否认中国粮食威胁论———
去年1-11月份,小麦、玉米和大米总体进口关税配额完成了不到50%,整体进口规模尚在合理范围内。
去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2%,出口增长14.1%,大大超过11月份的增长速度。
目前确实有一些正常的制造业外迁,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往外迁的现象。
实际使用外资自2009年以来首次年度下降。
“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增加是客观事实,但是因为中国粮食进口增加就说是中国粮食威胁论,或因为这样就认为中国粮食不安全,是缺乏依据的。”针对中国粮食进口增加而引发的“中国粮食威胁论”的说法,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昨天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沈丹阳介绍,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现在对小麦、玉米和大米采取关税配额管理。“去年1-11月份,小麦、玉米和大米总体进口关税配额完成了不到50%,整体进口规模尚在合理范围内。”
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1-11月份,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对此,沈丹阳表示,“这个数字确实有点高,我们分析,粮食进口比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沈丹阳介绍,首先,国内外市场价差增大,价格比较低,企业有意愿进口。“去年3、4月份以来,国际粮食的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因此前11个月,企业大量进口粮食,同时进口粮食的价格是比较低的,比如进口小麦,平均每吨是299.3美元,下降了9.4%,玉米平均每吨价格同比下降3.2%,这是实际进口价。大米进口均价同比下降得更厉害,下降了26.5%。”其次,企业增长饲料用粮的库存,特别是玉米,企业增加国际市场上采购玉米用于补充库存。第三则是基数原因。“2011年同期,中国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的基数相对非常低,只有103万吨、118万吨和51万吨。”沈丹阳强调,从以上三个因素来分析,总体上看中国粮食进口情况是企业经营和市场需求的正常反映。
关键词:使用外资
实际使用外资自2009年来首次下降
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去年的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还有其他一些复杂因素,使中国外需的低迷程度加剧。但是,在全球贸易2012年只增长2.5%左右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实现了6.2%的增长,应该说这样的增速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或者可以说是全球主要贸易体中表现最好的了。
对于今年的外贸形势,沈丹阳表示,外贸形势所面临的外需、成本、贸易环境等“三座大山”依然还在,外需不足和贸易环境不佳的问题很难根本解决,所以总体上2013年的外贸形势仍然是严峻的。2013年的总体目标是,争取保持全国外贸增速与GDP的增速大体上保持同步,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国际贸易的份额。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