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科技扶贫要长流水不断线


时间:2013-01-16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于家洼村和周边村的妇女在乡红枣专业合作社车间内分拣红枣,以备分级包装发往市场。资料照片

  走进山峦起伏的吕梁山区,绕过一道道梁,翻过一座座峁,来到山西永和县的打石腰乡于家洼村,只见一个个房屋散落在沟壑间,漫山遍野都是枝干遒劲的枣树。

    乡党委书记王连锁说:“过去这里是个有名的穷山村,有一段民谣唱道‘山是秃脑脑,沟是深壕壕,地是窄条条,民居是破窑窑’。如今这里红枣渐渐火了起来,发展起有机红枣示范园6180亩,年产红枣达150万公斤,老百姓渐渐有了致富的希望。”

  聊起红枣来,村民贾里祥有说不完的话:“咱这里的红枣,在古代被当做上贡珍品。可年代久了,品种逐步退化了。前年,县里派了技术员来指导改良品种,新品种一上市,就卖上了好价钱。可去年遇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枯叶病,没几天叶子哗哗落了,挂不了几个果儿,结果是累没少受,钱没少花,平均亩产不足100斤,大多还是劣质枣,刨除成本,收入就没剩多少了。”

  “看来,科技扶贫的路还长着呢,科技人员还要常下乡。”王连锁一边走一边嘟囔着。我们来到村民贾文济的家。贾文济说:“过去一直沿用土法阴晾烘晒,生产的红枣常常过不了烘晒关,卖不出好价钱,常常是丰产不丰收。2009年秋天,科技人员教我们用起科技烘干技术,购置来红枣烘干设备,解决了雨季红枣腐烂等问题,还修建4座红枣烤房,储存红枣。村里的红枣应收尽收,价钱翻了一番。”

  虽是数九寒天,枣林里却热闹非凡。村民们围着县里来的科技人员,问这问那,不时在本本上记着要点。村支部书记李交良告诉记者,科技扶贫,示范引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冷一阵热一阵,要长流水不断线。以前,好多村民嫌麻烦,有的不完全按科学规程管理,往往是半途而废,“所以还得下大力气引导村民学科技、用科技。”

  谈到将来的发展,乡长徐引平有很多想法:“目前,枣农日子仍过得紧紧巴巴的,因为卖的还是大枣初级产品,本地缺乏红枣加工龙头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扶贫应从点到面,逐步延伸,我们正在做延伸红枣产业链的‘文章’,争取年内建设两个红枣制干企业、5个以蜜枣为主的枣类加工企业。由浅加工到深加工,从粗包装到精细包装。通过打造红枣文化,引进红枣加工项目,发展红枣系列产品,培育出叫得响的红枣品牌。”

  ●记者快评

  科技引领 走出贫穷

  于家洼村山清水秀,发展红枣产业有自然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科技基础薄弱,农民想致富却无出路。近年来,他们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从点到面,逐步深入,给我们诸多启示。

  ——将扶贫开发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通过加强对贫困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他们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能力。

  ——注重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应用,集中科技资源,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农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有机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国际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发展龙头品牌企业。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