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生态农业致富点:“休闲”“有机”“绿色”


时间:2013-01-14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农业与美丽中国的目标,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愿望。在我国一些先富起来的村庄里,广大农民以饱满的精神,投身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热潮之中——

采摘主打有机牌 精品草莓创佳业

城里的客人在草莓地里摘草莓。 (本报记者 蔡锦旗/摄)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是闻名的草莓之乡。这里阳光充足,特别适合种植水果蔬菜。沿途路边的山间坡地是一块块结满果实的草莓地。车行进在公路上,一路上都有妇女手举着一块写有“攀枝花市中坝草莓专业合作社·自由采摘草莓”的牌子,向来往车辆招揽客人。
    23岁的曾荣就举着这样的一块牌子说,我们是中坝乡中坝村石头田组的村民,我家种了3亩地的草莓,如果卖给草莓贩子每斤收购价在5元左右,如果请城里客人到地里采摘,每斤价格在8元左右。草莓从当年10月到第二年4月份是采摘期。在这半年里,村里妇女有空就到公路上招揽游客。
    车刚开进中坝村高坎社,40岁的社长李金美冲着村子大喊:“摘草莓的客人来了。”几个妇女热情地请客人去自家地里摘草莓。
    一行人来到李金美女婿的地里摘草莓时,女婿骑着大摩托车飞快送来印制精美的草莓包装盒,装满一盒重1.5公斤。
    李金美站在草莓地头,扯着嗓门儿说:“大家要用两个指头摘,我们村的草莓非常环保,大家摘了就可以放在嘴里吃,比洗过的草莓味道更甜些。”
    在阳光明媚的草莓地头,客人们提着小竹篮走进草莓地,摘下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随手就放进嘴里,汁多味甜,大家的欢声笑语在宁静的大山里回荡。
    李金美说,草莓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草莓是6个月的成熟期,天天有成熟果子供客人摘。我们种的草莓分“沙利甜味”和“巧克力味”两个品种。沙利草莓每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现在村里的草莓专业合作社正在试种巧克力草莓,每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村里的草莓专业合作社正准备培训我们妇女学习栽种新技术。
    中坝村是攀枝花市首个由村委会改为农村社区的示范村。全社区面积36平方公里,属半山区,河谷地带有耕地面积2886.5亩,所辖23个村民小组,农村家庭户1096户,农村人口4192人。其中,劳动力妇女1800人,全村男劳动力70%外出打工,全村660家农户种植草莓1000亩,村草莓专业合作社,妇女是主力军。
    记者在《中坝草莓专业合作社2012年总结》中看到,“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中始终把会员科普教育、科技培训放在首位,2012年科技培训12次。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草莓水果产业的发展开展诚信建设,开展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优,不滥用品牌,不扰乱市场,不蒙骗客商,不牟取暴利,杜绝残毒农药,喷施有机生物肥,发展高标准有机草莓的教育活动。”
    妇代会主任、大专生施金芬说:去年全村草莓产量达4500斤,预计收入达10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8575元。我们村规划在“十二五”末期,全村草莓种植达到2000亩,重点培育“阳光草莓”精品。(本报记者 蔡锦其)

环保科技进大棚绿色蔬菜“捞金银”

    虽是隆冬时节,在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常路社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里, 一座座白花花的蔬菜大棚,在和煦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温暖如春的蔬菜塑料大棚内,鲜嫩带刺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生机勃勃。菜农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将刚刚采摘的无公害蔬菜装筐、装车外运,欢笑声、小贩与菜农的讨价还价声,在整个生产基地荡漾。这是近年来,常路镇打生态牌,走绿色路,集中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结果。


来源:中国妇女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