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公布的异地升学方案,给赵永泼了一盆冷水:过渡方案只明确了中职、高职的异地升学放开时间,而且限制条件还挺严。
“我的心还悬着。”赵永郁闷的同时,对北京市异地考大学方案的预期也大大降低:“看这架势,我再这样等下去不是个办法,得做两手准备,孩子可耽误不起。”
最近听朋友说,邻省某地还有买房落户的政策,而且那里的一些中学高考升学率还很高,赵永动了心,做起了两手准备。“我最近准备去一趟,合适的话交个定金。如果我女儿到时候不够条件在北京考大学,我就把她的户口落到那里,到那里上高中考大学。”
专家
“多项改革要协同推进,异地高考的步子宜快则快”
在北京生活了20来年,赵永对北京的“大城市病”有着深刻的体验:到处都是拥挤的人流、车流,大家都喊看病难、上学难。“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下子完全放开异地高考,也不现实。”
数字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超过了2000万,非户籍人口达742万,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全市在校生的40.9%。“过载”的北京难以承受异地高考步子迈得过大过快之重。很多学校都表示,如果不扩大规模,学校到时肯定一桌难求。
但赵永的失望也溢于言表:像我这样很多人羡慕的“高级农民工”,女儿都可能没法在京考大学,那些生活状况不如我的广大农民工呢?他们子女哪天才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呢?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的林敏花教授对教育公平做过专门研究,她告诉记者,异地高考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牵涉到城市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当地考生的利益。“异地高考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它需要与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改革,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特别是要与户籍制度改革和计划招生制度的改革协同推进。”
“但无论是教育层面的微观改革,还是社会层面的宏观改革,让随迁子女能就近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宜快则快。” 林敏花坦言。
教育工作者
“努力消除各种教育‘剪刀差’,教育公平还需加力”
“赶上了好政策,孩子和家长都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山东省异地高考方案的给力让来自河南信阳的外来务工人员丁胜利满心欢喜,但他还有进一步的期望:更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城里的学校,在容量总体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被稀释的教育资源能否承担起高质量的教育?“作为父母,我们或许不能给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生活,但希望他们在这里有同等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在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纮看来,办学条件的差异可以靠钱来解决,就学升学的困难可以靠政策来解决,难就难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2009年以后,济南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着力点,已经从过去的选点布局转移到质量提升上来。”
济南市加强了对定点学校学生教育、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学校在评优、加入少先队、共青团等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努力消除各种教育‘剪刀差’,教育公平还需加力。” 王纮说。
在全国很多地方,教育公平正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不过,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有着同样的思想准备:教育公平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