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尚宁
核心阅读
广西有条河,名叫红水河。新年伊始,红水河畔传来佳音:这里实施的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143个子项目全面完工,标志着广西土地整治示范省(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走在了全国土地整治10个示范省(区)建设前列。
如今行走在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区,但见这里已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村容新……仿佛一幅还飘着墨香的水墨画。
打破常规 加快审批
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的桂中是石漠化地区,不雨即旱、一雨即涝,进行土地整治,是当地群众多年的夙愿。
2010年11月,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广西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如何推进这一“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早日造福桂中百姓?
自治区领导和各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连续两年将之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并打破常规,推进项目审批。为此,自治区成立了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抽调专人,实行脱产集中办公,将重大工程143个子项目的建设落实到组、落实到人。对各个子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行自治区、市、县三级专家联合审查,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审批效率,缩短了项目审查时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技术人员科学编制施工、监理日志,规范项目资料管理,统一变更用表、量化质量评定和项目竣工验收标准,强化项目的实地督查整改,在项目涉及的两市六县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督促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
到2011年底,工程建设143个子项目的规划设计评审全部完成。
倒排工期 强力推进
面对工程建设项目多、工程量大的建设任务,两市六县倒排工期、倒逼推进,紧紧抓住黄金施工季节推进工程进度。
2011年底,为抢抓冬春季的黄金施工季节、同时不影响项目区群众下一年的春耕生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各施工队伍,集中人力物力,打响了“百日攻坚战”。在2012年春播春种时节,项目区各乡镇根据实际,自行联系机械参与到平整土地、开挖土沟、组织群众清理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土地整治中来,仅象州县11个乡镇,就组织民工投入9000多个工日、机械1万多个台班参与项目施工。
来宾市是桂中土地整治的主战场,涉及126个子项目。在工程关键阶段,市委书记、市长平均每10天主持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采取“跟踪”施工方、“监视”监理方、“借力”村民委、“督查”保质量等办法,敦促各方把握时间节点,想方设法组织人力物力和设备投入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中,兴宾区项目最多、工程量最大。面对压力,该区每周召开“五方”(乡镇政府、业主、施工方、监理方、村委)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问题。同时,实行“旬(考)评月奖(罚)”制度,对排名靠后的,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启动问责和警示约谈、检察院备案、限期整改、取消资格等惩处。
把“常委负责制”纳入工程建设,是忻城县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该县实行“一七三”工作机制:一个常委包联一个项目,7天举行一次现场办公,实行监理单位、农民监督员和巡视组“三重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尊重民意 造福百姓
来宾至忻城三级公路沿线,有一个村庄叫西鲁屯,全屯人口1700多人。
忻城县红渡镇渡江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当地政府充分尊重民意,聚合各类涉农资金500万元投入示范屯建设,进行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房屋平面装修改造等。如今,一个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创建30个示范村、整治改造300多个村庄面貌,是桂中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截至去年12月10日,来宾市已在30个示范村创建中投入资金约1.15亿元,完成村屯道路硬化33.04公里、排水排污沟2.82公里、村庄场地硬化1.755万平方米、修建垃圾池22个。在321个村庄改造中投入资金1.72亿元,完成村屯道路硬化459.84公里、排水排污沟114.94公里、修建垃圾池71个。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