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夏粮总产量实现“十连增”。图为农民们在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资料图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国家粮食主产和安全保障区,商丘对自己肩负的使命从未松懈,2012年,在这一使命的引领下,商丘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2012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圆满实现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在高基数上再夺丰收,在高起点上再创佳绩,实现了“稳中有进、好上加好”。 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农业科技创新实现了新进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实施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商丘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夯实了基础保障。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去年,我市按照“三化协调、粮为基础”的总要求,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整建制高产创建为契机,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重点,全力推动粮食均衡稳定增产。
全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39.27万亩,比上年增加31.7万亩,增长2.22%,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居全省第四位;总产量达125.93亿斤,比上年增加4.29亿斤,增长3.52%,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居全省第三位,实现连续9年增产、连续7年超过100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20亿斤以上,并首次跨上125亿斤台阶,我市也自2007年再次被国家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永城、夏邑、虞城、民权、柘城、睢县等6个县市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进一步巩固和夯实了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
“老传统”变成了“新格局”。去年,全市优质粮食面积占总面积的9成之多,其中小麦、玉米优质率分别达到98%和95%,在全市优质粮食比重显著提高的同时,大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蔬菜、瓜果、水产、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去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288.5万亩,总产量805.7万吨,产值92.1亿元。发展园艺作物总面积155万亩,总产值60亿元。新发展桑园面积500亩,实现总产值625万元。
一进入夏邑县车站镇秦楼村,在公路边就能远远地看到,一座座温室大棚,品种繁多的蔬菜类型,密密麻麻紧挨着,如同一个排列整齐的方阵。据村民杨印喜介绍,秦楼村以前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由于连年种植同样作物,土壤养分失调,农业生产效益不理想。近年来,当地农民积极探索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大力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的栽培模式,并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全村轮作种植农户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目前,村里共有温室大棚1300座,蔬菜种植1000多亩, 80%的村民从事蔬菜种植。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