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短板”如何变为“亮点”
——诸城市加快丘陵山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侧记
徐春光
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农机部门立足丘陵山区实际,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把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列入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破解丘陵山区经济作物机械化这个“短板”,使其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成为继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后的最大“亮点”。茶园炫目“农机秀”
针对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小、种植分散、地块复杂等特点,诸城市进一步加强新型适用经济作物机具及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培训,优先安排专项资金和试验示范项目,建立各具特色的示范区。农民朋友对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产品有了一定的认知,使传统的耕种模式慢慢走下“岗位”,替代它们的是一台台轻便高效的农机。
桃林镇是我国最北的茶叶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绿茶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每年采茶季节经常闹“用工荒”。该市桃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中军告诉笔者,去年的1.5万亩绿茶喜获丰收,茶园亩均为农民带来的收入达到1万元。如今,茶农耕整地、植保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在运输、鲜叶杀青、揉捻、成形、干燥、包装方面也实现机械了作业。
现在,“除质量要求较高的明前茶还需人工采摘外,夏茶秋茶都可以用机械采摘,并对茶园微耕机、杀虫灯、采茶机、茶叶修剪机等机械进行补贴。”桃林镇颖青有机绿茶生产机械化推广示范基地负责人王景昌高兴地说。为了有效降低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茶叶品质。诸城市农机部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采茶、制茶新技术和新型机械。茶叶机械的引进和大规模推广,给山区茶农带来了巨大实惠,不仅加速了当地茶叶生产与加工步入了机械化农业的“高速路”,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率,有效缩短了采茶周期、保证鲜叶品质,而且缓解了当地茶季用工短缺的问题。
贴心服务“到家门”
近年来,诸城市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激发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每年,该市都选调20多个农业机械生产厂家,调集上百台新型经济作物农业机械,在关键农时深入到丘陵山区乡镇召开现场演示推介会,让一台台新型经济作物农业机械成为丘陵山区农民的好帮手。同时,该市经常派出农机科技宣讲队,到田间地头现场演示、现场咨询、现场登记、现场办公。
近几年,诸城市农机部门积极探索山区特色农机化的有效实践形式,大力推进山区丘陵农机化发展,努力做到“农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农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激发了农民选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山区丘陵经济作物机械装备水平。
花生是诸城丘陵山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而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呈逐年扩大趋势。之前由于没有成熟的收获机械,收获花生完全依靠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为了加快花生收获机械化进程,该市农机部门在全面提升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整体实力上下功夫,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全市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生产已步入良好发展轨道。该市南部山区皇华镇农民孟军一边保养维护花生联合收获机,一边细数起这台机械的好处:“俺利用购机补贴买的这台花生联合收获机,当年就给俺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着实让俺感觉到了从事山区农机服务行业越来越有奔头。”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