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于是拨打了告知单上预留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老杨,被扣的电动三轮车不予处理和退还,也不可能开放车单。摸不着头脑的老杨再次找到邻居。邻居偷偷告诉他,再去停车场就说“已经找过‘治黑办’了,‘治黑办’不管”。
一周之内被扣两次
就这样,老杨第二次敲开停车场大门时,门一开,老杨赶忙塞给保安一盒烟。按照邻居的提示,老杨顺利地进到停车场,再一次见到张队长。
这回张队长还是问老杨有没有“治黑办”的放车单,老杨坦然地表示“治黑办”不给开,同时表达了愿意花钱赎车的想法。“刚开始他说不行,后来跟我说下午4点以后再来吧。”
当天下午4点,老杨怀揣800元钱再次赶到停车场。认车,交钱,收回告知单,过程不过10分钟,赎车如此顺利超乎老杨的预料。
就这样,骑电动车上路,被扣,花钱赎车,老杨渐渐熟悉了这样一套流程。“总的说来,比新买一辆车划算。”老杨这么安慰自己,可最近接二连三地被抓,让他实在有些吃不消,“一周内被扣了两回,送进去的钱都够买辆新车了。”
记者探访
停车场连名都没有
去年12月30日,老杨让饭馆的伙计小王拿着告知单和准备好的钱和烟去停车场再次“赎”车。10点多,小王轻车熟路地带记者来到丰台区花乡桥南,汾庄高架铁路桥附近的一个停车场。一路上没有明显的指示标识,只能从桥墩附近彩色喷漆字上勉强分辨出去往停车场的大致方向。“一般人第一次来都很难找到。”
说是停车场,这个大门外并没有挂着明显的告示牌。一大片用砖墙围起来的空地,两扇大红铁门紧闭。门旁挂着一块木板,上面用黑色签字笔歪歪扭扭写着办公时间和“停车场”几个字,连停车场的具体名称都无从查询。小王告诉记者,电动车被扣时,车身上曾被贴过一张印有停车场名称的纸条,“上面写的是旺良发停车管理有限公司,车取回来时纸条就没了。”
小王使劲地拍了几下铁门后,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中年男子开了个门缝,小王赶忙递上去一根烟,并说明来取车的缘由。保安回头喊来张队长。张队长见到小王手里的告知单后,表示停车场只管存车,让小王先去找“治黑办”解决。“我们已经去找过了,人家说不管,还得麻烦您这边。”见此情况,小王满脸堆笑地跟张队长解释,求张队长按“规矩”办事,“我们也是懂规矩的人,保证以后不再给您添麻烦了。”
记者拍摄被夺手机
此时,张队长见到记者手里握着的手机摄像头正对着他,脸色突然一变,冲过来道,“我看你小子手机不错啊”,便不由分说地夺过手机翻看再三,没有发现异常后才交还给记者。随后他告诉小王:“你们下午4点以后再来吧。”小王又哀求张队长能早放车就尽早放,但张队长却坚持:“让你们下午4点来是有原因的。”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