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农业部和湖北省政府在荆州市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代表双方签字。签约前,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宣读了《农业部关于支持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关意见的函》。
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是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主产区,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地市州淡水养殖面积及产量首位。2012年水产养殖面积235万亩,预计淡水产品产量124万吨。荆州市水产品流通体系较为完善、市场繁荣,拥有洪湖闽洪、荆州锦欣、监利监南、公安楚丰等各类水产品集散市场29个,水产流通中介组织近百个,水产经纪人2万余人,活鲜淡水产品年交易量达140万吨,销售辐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该市2010—201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博览会,2012年代表湖北水产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初步搭建了全国淡水渔业科企、商企交流、交易平台。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建设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要求,2012年6月,在农业部、湖北省政府支持下,荆州市启动建设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根据部省协议,力争在五年内,通过完善设施、完备功能、科学管理、规范运营,将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成为集淡水产品交易与商务办公、产品展示、旅游观光、渔业文化体验有机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国家级大市场,建成全国的淡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会展贸易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渔业文化旅游中心,推动湖北省淡水渔业率先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引领全国淡水渔业发展。建设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有利于湖北及荆州水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建成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做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根据部省合作协议,将在以下八个方面共建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
发展现代物流。支持建设荆州淡水产品配送中心和交易平台,配备大容量的保温冷藏库、标准淡水产品配送设施、完整的冷链运输设备等设施,完善水产市场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建设荆州淡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水产品物流现代化,增强集散调运和冷藏保鲜能力,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提升辐射能力。支持市场水电路、通信、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硬件条件,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支持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淡水产品销售窗口,打造覆盖水产品交易各环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市场、营销的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支持渔需物资交易,加强淡水产品投入品管理,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创新交易方式。建设依托现代网络资源,运用场外远程报价、场内公开报价的价格发现机制,采用特色水产品中远期交易、大宗水产品要约交易的多种交易模式,为淡水产品交易品种提供竞价平台。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科学编制中国淡水产品价格指数,不断扩大价格指数影响,努力使之成为引导国内淡水产品产销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基地建设和与龙头企业的联结,构建“市场+企业+经营户+渔民+基地”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探索淡水渔业产业化经营新路子。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