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团伙发450万条诈骗短信无人上当 主犯获刑8年


时间:2013-01-07  来源:新京报 点击:

  男子发诈骗短信450万条 无人上当

  法院首次根据“两高”司法解释,以发送诈骗信息数量为量刑依据,判处其徒刑8年

  新京报讯 (记者张媛)被告人边某向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发送诈骗短信450余万条,近日,被海淀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其他三名同案均获刑七年,四人均被处以罚金。

  此案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1年4月8日实施后,法院首次以发送诈骗信息的数量作为量刑依据宣判的案件。

  短信发往京沪等地

  检方指控,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间,边某伙同潘某、付某等人,在河南省郑州市某小区,由边某购买电脑、短信群发器、电话卡等作案工具,由边某、付某通过信息平台从上线张某等人处接收具有诈骗内容的短信数据包,再由潘某向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发送。其中,边某参与发送诈骗短信450余万条,潘某参与发送350余万条,付某参与发送130余万条,张某参与发送101万余条。

  “就是为了赚钱。”边某供述称,为此,他找来同案帮忙,一边从网上接黑单,一边利用短信群发器等作案工具向各地发送。

  “这些黑单都是在网上和对方联系的,网名叫‘香烟的味道’(即张某)的人通过邮箱打包发给我,文件里面有单子内容,还有手机号,一个包是4000条信息,普通单发一条2.8分钱,黑单每发一条4分钱。”边某称。

  潘某供述称,黑单的种类很多,比如有公证处中奖类的短信,内容就是“公证处通知某公司成立两年,中奖20万元,请与张小姐联系”,还有通知银行网站升级类的短信,“都是为了骗钱”。

  被告人被认定未遂

  法院经审理认为,4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活动,情节特别严重,已构成诈骗罪。在着手实施犯罪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法院结合4被告人的情况,依法减轻作出处罚,并考虑到4被告人发送短信的数量,在量刑时亦酌予体现。

  ■ 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一)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二)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三)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来源:新京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