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充满希望的2013,农村改革清风扑面。
农村经营体系创新,直面“谁来种地”难题;“异地高考”政策破冰,农民工子女的上学梦将逐步变成现实;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更多农民工将实现“市民梦”……中央一系列新政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和上了农民兄弟追求幸福的脚步。
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动力。回望过去的一年,促增收,惠农补贴更给力;补短板,科技、水利齐加力;扶持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多少农民发自内心感叹:“政策越来越好,实惠越来越多,咱们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全线飘红,交出了亮丽的“三农”答卷。
回望“三农”发展历程,每一次超越,都源于改革顺应了农民心意。3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小岗村农民按下的鲜红指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帷幕。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砸了大锅饭,磨盘不推自己转”,“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包产到户,极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压抑已久的农村生产力。
迈入新世纪,粮食产量徘徊走低,农民增收缓慢。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从2004年起,连续出台9个1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开启了反哺“三农”的新时代: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26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开种粮直补之先河,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为农民种粮托底;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新农合、新农保……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破除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迎来“三农”发展新的“黄金期”。
成绩虽好,尤需审慎。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挑战更严峻。当前,农业现代化滞后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薄弱短板;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突出矛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如何在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等条件下,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难题?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有效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这些难题,不仅是事关“三农”未来的重大课题,也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挑战,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深化改革,寻找农村发展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农村改革正步入“深水区”,期待体制机制的新突破。我们统筹城乡还处在起步阶段,反哺“三农”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应坚持一个标准,让最广大农民群众满意。这需要我们多深入基层,直面农民群众的“恼火事”,多关心他们的现实难题。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顺民心、聚民智,冲破种种制度藩篱,推动“三农”发展再上新台阶。
农村改革顺应民心。新的一年,走起!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