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按照温总理指示,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围绕国家战略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始终把农业科技放在全厅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形成了一个层次较为丰富、架构基本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回顾总结省农业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超前谋划,突出优势,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重要地位
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等文件,尤其是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着力对新时期全省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始终坚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遴选一批制约农业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密切关系本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超前谋划,及早安排部署,分批组织实施。
二、围绕需求,加强攻关,大力推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
围绕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保三势”的整体工作部署,在省财政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省科技厅按照“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原则,强化对农业科技的支持,今年就启动实施了“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 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玉米收获机械关键装备研发与示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12项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累计投入财政经费近5千万元,带动社会总投资1.6亿元,实现了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盘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激活科技人员创新冲动,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在专项的支持下,小麦新品种矮抗58成为我国小麦种植的第一大品种;玉米单交种浚单20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国县级科研单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突破。
下步工作中,紧紧围绕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强种业科技的攻关力度,强化粮食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大面积均衡增产,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支撑工程和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全年选育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示范推广2000万亩。
三、搭建平台,培养队伍,打牢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为了筑实全省农业科研的底蕴,省科技厅着力从研究开发和应用服务两个层面构筑大科技、大统筹、大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良好环境,夯实创新基础,整体提升了全省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省农业领域优势特色产业,以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4个国家及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许昌国家园区等10家国家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组建了小麦产业等8家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辐射全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明年,将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进一步改进全省农业科技的实验设施条件,全年力争转化50项示范带动性强的农业科技成果。同时,围绕省产粮大省发展的需要,组建“河南省主食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主食产业化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主食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河南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