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组部系统中,赵乐际由陕西省委书记调任中组部部长,此前赵乐际并无组织系统的相关工作履历。而他的前任李源潮亦是由江苏省委书记调任中组部,亦无组织系统的相关经历。在李源潮的前任贺国强,在任职中组部长前为重庆市委书记,亦没有组织系统任职经验。
除了跨界引进人才,中组部也对外输出。近日,一名拥有20年中组部系统履历的官员彭清华,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任党委书记一职。离开中组部后,彭在中联办工作6年,历任副主任、主任,负责涉港事务,无地方主政经历。本次履新亦属于跨界任职。
同样没有地方主政经历的还有现山西省代省长李小鹏。他调任山西省委常委前在中国最大的发电企业华能集团任高管。
在地方组织部,来自全国总工会的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炯,在任职于全国总工会之前,在大型国企武汉钢铁任职。就任安徽省委组织部部长是王炯首次担任地方领导职务。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部委层面,比如在十八大前接任交通部长的杨传堂,此前虽有主政青海、西藏的经历,但并无专门的交通系统履历。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涛解释称,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的“两官分途”的做法,即公务员队伍没有政治家和职业公务员之分。不同行业、部门、地域之间的公务员频繁交流,造成公务员不是按照自身岗位特点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是按照“官阶晋升”的思路进行设计。
事实上,中国的公务员,包括高层和基层,其职业发展通道在纵向上都是在体制内逐级晋升的,是一种阶梯式的晋升方式。除具备下一级领导职务的规定任职年限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岗位轮换、基层挂职、培训等经历才能等到晋升。
在横向上,中国的官员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类别地进行大幅度、大范围的交流、转任或者晋升。刘旭涛说,中央机关的处长,在西方国家属于职业公务员,是绝不可以到地方做县长的,因为县长是政务官,根本不属于一个职业通道。
但是,也有一些部门更倾向选拔系统内的人。以中纪委为例,8位当选副书记中有5位拥有长期的中纪委工作履历。在最新当选的副书记中,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接过了何勇的“接力棒”,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曾是何勇任监察部长时的副手,在中央纪委、中组部任职15年。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此前虽然没有直接主抓过纪检主战线上的工作,但一向重视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当今世界,无论中外,高级公务员的流动性是正常的。但中国的问题在于这种流动必须与《公务员法》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符合、相一致,而不是相冲突,这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
政企跨界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懂市场、通经济、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一批国企高管步入政坛,政企高官交流频繁,从而出现“政坛CEO”的新群体,这是官员跨界另一模式。比如,郭声琨、李小鹏以及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等之前都是国企高管。
苏树林在赴福建任职前,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潘立刚曾称苏树林“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工作”,“开拓创新精神强,有比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央企人士到地方任职,更能优化地方领导的结构,使领导班子更具创新性,有活力。”汪玉凯说。此外,央企高管去地方任职,大部分都会带着项目过去。比如,卫留成为海南带去了中海油的项目,郭声琨为广西带去了中铝的项目。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政坛CEO”的出现得益于2006年8月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明确规定: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