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消费者在北京某大型超市选购食品
■本报记者 姚 敏/文
董芳忠/摄
元旦、春节将至,为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天津、山东等许多地方的工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纷纷发出通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两节食品安全监管,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节日期间人民群众饮食和食品安全。
各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记者注意到各地加强两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中都强调:各有关部门要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市场繁荣稳定,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双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站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认真排查梳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监管薄弱环节,切实整改发现的问题,要加强对食品零售场所、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以及幼儿园、学校、工地、企业等集体食堂的检查,切实保障群众在节日期间吃得安心、放心。
记者发现,突出重点环节和节日重点食品监管是许多地方加强两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举措之一。为突出重点环节监管,要把好食品入口关、流通关和出口关。不少地方的工商部门明确要求根据双节消费特点做好流通环节两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针对食用油、肉类、乳制品、酒类等大宗食品和重点食品,提高监测频次,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要突出对商场、市场等大型零售场所的检查和专项整治,为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选购年货三大注意
根据往年的食品监督检查、监测情况和易发生消费纠纷的食品热点问题,工商部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选购年货时,要科学选择,谨记做到“三大注意”:
一是注意不要选择色彩过于艳丽的散装和裸装食品。海产品干货、干果、蜜饯等散装和裸装食品是许多人喜欢的节日食品,但这些食品易滋生微生物,对储存和销售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有个别生产厂家会通过添加二氧化硫等防腐剂来保持食品的色泽、形态,延长保质期,以新鲜亮丽的外观吸引消费者。如果消费者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散装食品时,要做到一看、二摸、三尝。一看外观,新鲜质好的食品色泽自然、体形完整、大小均匀、无霉点、生虫等情况;二摸表面,观察是否有掉色现象;三尝口感,好的干果口感松脆。
二是选购进口食品要注意多个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习惯在节日时购买一些进口食品,应注意尽量到声誉较好、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选购,同时要检查所购进口食品是否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合格证,仔细检查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或中文说明书及防伪标识。
三是选购滋补品、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要注意产品质量,谨防忽悠。馈赠礼品品种繁多,要注意掌握一些购买技巧。蜂蜜、滋补品等商品通常作为春节期间探亲访友的馈赠佳品,选购蜂蜜时,一要观看色泽,纯正的蜂蜜应光泽透明;二要嗅闻气味,应有明显的花香;三要品尝口味,纯正的蜂蜜香气宜人,尝起来会感到香味浓郁。绿色食品是不少人节日消费的首选,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要做到“三看”:一看级标,我国将绿色食品定为A级和AA级两个标准;二看标志,绿色食品的标志和标袋上印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三看真伪,可登录绿色食品网查询其绿色食品标签的真伪。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