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料:家里买了两箱两个品牌的袋装鲜奶。其中,大品牌的鲜奶一袋净含量为200毫升,小品牌的鲜奶一袋净含量为195毫升。但是喝奶时发现,200毫升的袋装鲜奶竟然比195毫升的少,怀疑有短斤少两行为。
【记者调查】
25日,接到陈先生的报料后,记者找到他家仔细查看了两个品牌的鲜奶,初步进行了情况核实,并建议陈先生寻求科学的检测。一番努力后,陈先生发现要找到“第三方”检测很困难,一时不知该找谁检测。记者多方探询发现,很多检测机构并不真正对市民开放,原由复杂。
奇怪
“195毫升的”比“200毫升的”多?
陈先生拿出两个品牌的鲜奶放在桌子上。记者看到,其中,一袋鲜奶为全国知名品牌的鲜奶,外包装上标注有“净含量200ml”,常温保存期为45天。另一袋鲜奶为江苏省内的品牌鲜奶,外包装上标注为“净含量195ml”,常温保存期为30天。“我怀疑200ml的鲜奶量不足,存在短斤少两。”陈先生说,本来他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是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发现的。这两箱牛奶是在一家大超市购买的。他给孙子喝奶前,要将袋装奶倒入小锅里热一热。
195毫升的一袋鲜奶,热了后倒入一个小碗还有剩余,孙子喝完碗里的后还能再喝4汤匙。但200毫升的一袋奶,热了后刚好倒一小碗。他这才留意到这个问题。
难题
市民维权取证到哪里去检测?
“要是能计量一下就好了。”陈先生认为,袋装195毫升的鲜奶生产商应该不会多给,要是袋装200毫升的鲜奶生产商少了量,该有多少消费者被欺骗。
用普通量杯能否测量?鲜奶的体积会受温度影响,该在什么温度下测量?个人测量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不会被认可。记者建议陈先生求助检测机构,看能否解答心中的疑问。
26日,陈先生试着联系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1个小时里先后拨打了多个部门的电话询问,最后一名工作人员告知他不能直接送鲜奶到市计量中心检测,但可以通过无锡质监局的投诉平台“12365”投诉。于是,陈先生拨打了“12365”热线,讲了所购两个品牌鲜奶的情况。一名话务员请他留下手机号码,报出在哪个超市买的,表示相应部门会组织人手去超市查一查,再给他答复。到昨天下午,陈先生还没收到答复。
记者在无锡多家网站论坛上,均发现有人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维权取证,询问“第三方”检测机构,诸如红木家具哪里可以检测等,但应者寥寥。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