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股权收益,农民种树积极性大增
“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已开始改变我们这个边远乡镇的面貌。”日前,重庆合川区隆兴镇党委书记唐忠义站在永兴村成片的红叶白椿树林前对记者说,“生态保护不仅改变了山区的环境,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股份调动积极性
周全是四川彭山县的一位老板,4年前,被隆兴镇引进来投资,创办起重庆山域林业有限公司,成片绿化镇里的荒山和坡瘠地。
“我们到隆兴后,与农民一起,用股份制的方式,共同绿化荒山荒坡。”周全说,农民以坡瘠地入股,公司用资金入股,农民占49%的股份,公司51%的股份。树木成林后的收益,按股分红。
这种机制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农民与公司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公司投入后,要讲求效益的回报;农民的土地入股栽上树后,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因此,保护树木特别上心。
“目前,我们栽种的2.2万亩树木,都长势良好。”周全说。
栽树必须讲科学
“生态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栽树必须讲究科学。”唐忠义说。
树种选择上,镇里和公司聘请了四川省林业厅、农业厅和合川区林业局的专家,对当地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检测。根据专家建议,引进了适宜隆兴环境的红叶白椿树种,大面积栽种。在瘠薄的山地,间种栾树。
红叶白椿喜光,生长快,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干形直,材质优,是做家具的优质木材。这一树种不仅对改良土壤有好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树木培育上,公司组织专业队伍,严格按技术要求打窝、施肥、浇水;树苗成活后,加强除草、松土、施肥等管理。
在隆兴镇坡瘠地里,记者见到2009年底栽种的红叶白椿已经成林,高的已长到7米左右,胸径已达10厘米以上。
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4年前,我们镇的耕地中有30%左右撂荒,如今,已见不到一块撂荒地。”唐忠义说。眼下,该镇生态环境已得到改善。镇里有一座东风水库,以前,一下暴雨,水库里的水就因水土流失而变成浑浊的泥浆水。如今,下暴雨时库水现一点浑色,雨一停,很快就变清亮了。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