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盼打假”又“怕打假”


时间:2012-12-27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本报讯 “少数知名品牌企业怕影响声誉,发现制假售假不及时向药监部门汇报,对打假不积极不主动,影响了打假效果。”记者从近日在苏州召开的全省药品打假保名牌会议上获悉,一些品牌药企盼打假,但发现了线索又怕打假。

我省是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大省,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因此也是不法分子紧盯着的“香饽饽”。据介绍,近年违法犯罪活动出现新特点,造假目标盯上知名品牌药,涉及的案值较大,对群众危害大;互联网收售药品成为新的违法犯罪渠道,网上销售假药速度快,而查处窝点难;违法犯罪行为隐蔽化,假药原料采购、制剂成型包装、存储运输、成品销售,往往由不同人员在不同地点分步完成。

在此背景下,一些药品企业对打假保名牌却存在顾虑,向药监部门提供信息有所保留,信息反馈也不够准确;有的提供信息时效性不强、关键性证据缺失,以致影响到案件深入调查和及时侦破;还有的企业单打独斗,不与药监部门配合。

打假是保护品牌企业,企业为何对打假却有顾虑?中华老字号、苏州华佗牌医疗用品厂副总经理徐爱民告诉记者,近年假冒他们产品的事时有发生,但“打假不敢太声张,否则声势大了,许多客户会以为市场上咱们的假货多不敢买,因此有苦说不出,只能捏着鼻子吃闷亏”。有例为证,某地执法部门曾花大力气打掉一个制假团伙,经媒体报道后,弄得社会舆论哗然,结果企业当年销售一下子下降了20%多。有的地方发现有假冒药品后,地方政府不让被侵权企业参与招标。

一位药企老总说,相关执法部门并不完全具备鉴别真假药品的技术,往往需要企业提供全套的数据、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而这些核心技术如果和盘托出,泄露技术的风险势必大大增加。另一位药企老总说,目前发现假劣药品的线索一般都要靠企业提供,而打假涉及到工商、质监、公安、食品药品监管多个执法部门,大家共同抽出时间去打假实在不易,相当一部分办案费用要企业掏腰包,有时数额甚至超过假劣药品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发现一些小批量的假冒药品,有的企业宁愿自己出面维权也不愿请有关部门去执法。

据省药监局有关人士介绍,企业反映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药品打假涉及到多个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单靠药监部门无法完成;有些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需要在下一步的打假工作中加紧完善。


(仲崇山)

作者:仲崇山


来源:新华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